孵化温度决定种蛋的孵化率,因此,掌握孵化机的调控技术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中,调控孵化机主要根据蛋温和给温,蛋温指的是种蛋的表面温度,给温指的是孵化机内部空间的温度,只有监控好这两个温度,让两者的温度达到相互接近,方能提高孵化场的种蛋孵化率。
一、根据孵化机内部空间温度
过去生产的孵化机,温度传感器都是固定在机内空间里,只能测控机内空间温度。但是种蛋在孵化的过程中,“蛋温”和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刚开始孵化时,种蛋不能产生温度,要想达到“蛋温”38度,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需要达到39度才行,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加,胚胎渐渐产生了体温,这时候想保持“蛋温”38度不变,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就需渐渐降下来,到了孵化后期,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降到37度,蛋温就能达到38度以上。所以使用这种孵化机,要不断调整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才能达到种蛋的需要。另外,每台孵化机内的温度均匀度和均温风机的风速等参数都不一样,所以孵化人员不但要有孵化经验,还要对所使用的孵化机有一定的使用经验才行。目前多数孵化技术方面的书里介绍孵化温度,都是按照这种孵化机特点来编写的,所以有孵化温度要“前高”“中平”“后低”等等说法。
二、根据种蛋的温度
新型孵化机实现了技术突破,可以将温度传感器直接放在种蛋上面,整个孵化过程中,孵化人员只根据所孵品种的需要设定一个孵化温度,孵化机会根据蛋温的变化来自动调整孵化温度,没有孵化经验的人也能孵好,使用这种孵化机要用几只体温表多测几个地方的温度,把温度传感器放在温度不高也不低的地方。每3-5天用照蛋器把温度传感器周围的种蛋照一遍,确保温度传感器周围的种蛋没有死胚蛋,和机内其它地方的种蛋发育一致。
另外,还可以根据种蛋的胚胎发育状况来调节孵化温度。就是通过孵化人员定时的抽查照蛋,根据标准照蛋图的“蛋相”与抽查照蛋时的“蛋相”的差距,来调整孵化温度。温度低,发育慢,温度高,发育快,通过几批次的看胎施温,可制定出适合本机型、本品种的最佳施温方案。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每天的“蛋相”均不相同,但差异较小,实际运用时只要抓住三个主要阶段即可。
上一篇: 猕猴桃园怎样进行覆盖?
下一篇: 柑橘溃疡病发病有哪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