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甘薯以收获茎尖以下10厘米茎叶供食用,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据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试验,6月10日至10月下旬栽插于塑料大棚内,整个生长季节全部覆盖塑料薄膜,20天后开始采摘,每亩日采摘量可达10~15公斤,每亩采摘总量达5000公斤以上,亩产值1.3万元。
选用良种 目前适合我省栽培的菜用甘薯品种有台农71、福薯7-6等。台农71是台湾新育成的甘薯品种,由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引进,食用品质好。福薯7-6由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育成,2005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该品种株型半直立,基部分枝多,地下部块根产量高,茎叶食味佳,抗疮痂病,不抗蔓割病。
育苗移栽 秋季选取健壮的甘薯植株定植或假植在大棚内越冬留种,培育薯苗。次年春季勤施氮素化肥。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每亩施猪粪3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100公斤。整地做畦,畦宽视大棚宽度而定,一般宽1.5米,以便于管理和采摘。老苗新生分枝有7~8片叶时剪苗移栽在大棚内,栽插时留3叶埋大叶。适当加大栽插密度,行距15~20厘米、株距5~10厘米,每亩栽3.5万~4.5万株。
田间管理 栽后一周及时查苗补缺。大棚内保持高温多湿环境,以利于茎叶生长。追肥以人粪尿为主,适当偏施氮肥。结合中耕除草,在稀薄人粪尿中加入尿素浇施。采摘后酌情施速效氮肥,但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氮素化肥,以降低硝酸盐积累和减轻环境污染。
防治病虫 大棚四周下部1米可用防虫纱网围起,以防止害虫进入危害。菜用甘薯茎叶脆嫩,易遭斜纹夜蛾、玉米蛾等食叶害虫危害,可用天霸、菜喜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杀虫剂防治。注意防治甘薯蔓割病、薯瘟病和病毒病。
及时采摘 栽插后20天、植株封行时分批采摘,每蔓留1~2节,以促生新分枝。采摘后浇足水,促进快发。高温季节注意通风,大风天气注意加固大棚,防止棚膜被吹开。11月中旬气温降低时停止采摘,修整植株越冬。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在大棚内架设小棚,加盖草帘保温。
茎尖菜用红薯可采用育苗种植或盆栽种植。
育苗种植技术如下:
1、育苗:可采用温床育苗或露地盖膜育苗。露地盖膜育苗一般3月下旬播种,苗床应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按2米宽分厢,在厢面上按0.6米宽开播种沟,播种后用:土杂肥盖种再培本土,雨后或浇透水后盖膜,出苗后揭膜,及时中耕除草,并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提苗。
高垄双行、适时早插、合理密植。甘薯生长需要深厚的土壤,大田应垄作,作垄规格为垄宽1米(包沟),垄高33-40厘米,垄面宽40-50厘米,在垄上开穴,种植双行。应适时早插,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上中旬可栽插,栽插密度以每亩4000株为宜。
2、合理施肥: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应集中穴施,肥力低的山区旱薄地必须加大肥料的施用量,一般每亩施菜枯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在薯苗成活后20天、60天分别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或速效农家肥以促进薯苗快速生长。
3、加强田间管理:栽插后15天至封垄前一般进行1-2次中耕培土,中耕深度一般第1次中耕宜深,以后深度渐浅,垄面宜浅、垄腰宜深,垄脚则要锄松实土,即所谓“上浅”腰深、脚破土”,在生长期间,要及时拔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遇干旱灌水抗旱。每次采摘茎尖2天后,还应用速效肥对水浇施。
4、适时收获,安全贮藏: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收挖地下薯块,若要获得较多的薯块,应减少采摘茎尖次数,并在收获前40天停止采摘茎尖和灌水。收获要选晴天进行,在薯块贮藏期间应注意通气、保温,冬季保持窖温在10-15℃。
盆栽:湘菜薯1号可盆栽,城市居民栽上3-4盆于阳台上或庭院中,既可观赏到惹人喜爱的绿色和菜薯生长的勃勃生机,又可随时吃上自己亲手种的放心菜。
1、盆栽方法:选用直径27厘米,高20厘米的花盆,以火土灰加猪粪渣作营养土,每盆施150克复合肥作基肥,装土后每盆均匀栽插薯苗4-5株,栽后适时浇水、松土、施肥,20天后即可采摘茎尖。一般每盆每次可采摘茎尖15个,重量50克左右,每隔10天左右可采摘一次。
2、采摘方法:大田在薯苗栽插成活后40天,可开始采摘茎尖,采摘可用剪刀或用手直接摘取,适宜采摘的茎尖长度为9-15厘米,茎尖完全展开叶片数为4-6片叶,采摘间隔时间为10-15天。
1 选地选畦
菜用甘薯以收获茎叶为主、兼顾甘薯的特性,应选择肥沃的轻壤土。土壤的肥力要高,以3年内没种过甘薯前茬是西瓜、蔬菜、玉米、小麦地为好。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做畦规格为15 cm高、60-80 cm宽,中间留30 cm为浇水作业带。做畦前每亩施2000-2500 kg腐熟有机肥和0.2%辛硫磷药液混拌毒谷50 kg撒施,随松土做畦翻入地下。畦面用0.015m厚地膜全畦覆盖在两侧压实。
2 栽插
薯苗栽种在畦顶,行距20 cm、株距12-15 cm,每亩栽种1.43万-1.6万株,秧苗竖直栽或斜插栽,入土深度4-6 cm,栽后用水壶点水,并盖好薄膜裂缝。
3 采摘与修枝
薯秧缓苗后立即摘心促进腋芽形成侧枝。栽后30天左右可以将新生侧枝顶12 cm部分采下,包装上市。以后根据长势每7-8天采摘1次,直到初霜薯秧停止生长时为止。每次采摘要在枝条茎部留2个左右的节间,以保证再生新芽。采摘同时还要对母茎进行修枝,去掉底部老茎滋生的畸形小芽,保证群体的通风透光和营养的集中供给。
4 追肥与管理
为保证茎叶的产量和质量,采摘2次后要进行一次浇水、追肥。追肥要用氮磷钾复合肥或专用的冲施肥10-15 kg,亩浇水量25t左右,顺采摘作业带灌入。浇水后进行松土,并随时拔除畦面或中间的杂草。菜用甘薯适应性较好,生茬地病害很少发生,如果发生食叶性害虫,应尽早应用高效低毒生物性药剂防治。
5 种薯繁殖
由于采摘茎叶的薯田,地下不能形成块根,留种须另行栽种,留种的菜薯与普通甘薯栽培要求一致。
苗圃叶柄菜用栽培时,株距25~28厘米,行距35~40厘米。成活后长到20厘米时及时打顶,以促进叶柄生长,叶柄长20厘米时开始采摘。第1次采摘在栽后30d进行,以后每天都应采摘,采长留短,循环进行,每月可采摘叶柄4500千克/公顷。叶柄采摘中,每月应泼施1次腐熟的对水粪水7500~9000千克/公顷,或150~225千克/公顷尿素。
大田薯菜兼用栽培时要深翻改土、增施底肥。自4月20日起,可陆续栽到7月初,采用高垄单行稀植栽培,垄宽85厘米,垄高30厘米,株距30厘米,其他管理方法参照苗圃叶柄菜用栽培进行。到了秋末,还可挖取薯块15000~22500千克/公顷。
大棚叶柄菜用栽培时可用小薯块直接播种生产,初期如育苗法。不仅采摘量高而且间隔期短,可实现周年供应。栽培时先施足基肥,后做100厘米宽的畦,排薯时排10千克/公顷,再用疏松肥沃土覆盖薯块并浇水。大棚控温在18~30℃为宜,最适为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