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部病害 地上部病害 麻山药炭疽病 麻山药炭疽病 炭疽病 叶片、叶柄和茎均可受 害。叶柄受害后,初期 表现为水渍状褐色病 斑,后期病部呈现黑褐 色干缩。致使叶片脱落。 茎部受害后,初期会产 生褐色小斑点,后其逐 渐扩大成圆形或菱形的 黑色病斑。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7~8 月份,高温多雨条件下,数日之内流行成灾,甚至造成 毁灭性损失。一般先从山药植株下部发病,叶片和茎蔓均可染病。多在叶柄与叶片交界 处出现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少见病斑,数日后叶片很快脱落致整株枯死。 炭疽病在山药上可以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以及种薯。具体表现如下: 1、侵染叶片。病斑增多和变大,逐渐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枯黄、凋落,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黄落”。 2、侵染叶柄。随着病斑的扩大,绕叶柄一周或 2/3 时导致叶子还绿色就凋落,就是我们 说的“青落”。 3、侵染茎蔓。病征和叶柄发病相同,病斑绕茎蔓一周时病斑上部枯死。 4、侵染种薯。在河北山药产区近两年开始零星发生,病株率 5%-10%。待山药出苗上半 架时开始发病,初期地上部植株萎蔫,用手一拽,整株可以轻轻拔起,发现地下茎和种 薯接合处开始腐烂,具典型炭疽病病征。 防治:褐斑和炭疽病可采用以下药剂或者复配药剂进行防治。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2000 倍液+钙伽力500 倍液; 用阿米妙收悬浮剂-32.5%悬浮剂苯甲·嘧菌酯1500 倍+植壮500 倍液;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800-1000 液+回生露 500 倍液; 用丙环唑(20%EC)稀释 2500 倍+金克拉 150-200 倍液;叶面喷洒,间隔7 天,交 替使用,连续喷洒2-3 次。 地上部病害 地上部病害 也叫叶枯病、斑 也叫叶枯病、斑 纹病、白涩病。 纹病、白涩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 主要为害叶片和 茎枝。可导致叶 茎枝。可导致叶 片穿孔或枯死, 片穿孔或枯死, 但不脱落。茎部 但不脱落。茎部 染病后可致茎蔓 染病后可致茎蔓 枯死。 枯死。 麻山药褐斑病 主要为害山药的叶片和茎枝,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和茎蔓枯死。发病初期叶面上形成黄 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然后逐渐扩大。扩大时常受叶脉的限制,呈不规则形或 多角形,长2~5 毫米的病斑。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严重 时病斑融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但枯死叶片一般不掉落。茎蔓感病和叶柄感病症 状相仿,出现长圆形或不规贞U 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上下病斑融合,引起茎蔓枯死。 麻山药褐斑 麻山药褐斑 •也叫叶枯病、斑纹 病、白涩病。主要 为害叶片和茎枝。 可导致叶片穿孔或 枯死,但不脱落。 茎部染病后可致茎 蔓枯死。 麻山药细菌性病害 麻山药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烂叶 细菌性烂叶 - - - - 溃疡? 溃疡?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麻山药细菌性疫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叶片感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生暗绿色 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被害组织逐渐变褐干枯,枯死组织薄,半透明。 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嫩叶受害则扭曲畸形,危害严重的皱缩脱落。茎蔓发病,初期与 叶片症状相似,皮层变黑坏死,后期扩大成红褐色溃疡状条斑,中部稍凹陷,围茎近一 周时,其上部茎(蔓)叶萎蔫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多雨季节茎蔓基部积水是严重发病 的主要原因。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改变栽培方式:提倡垄栽,不要沟栽,发 病很轻。二是药剂防治:多雨季节茎蔓基部喷药,也有良好效果。 防治方法: 亩用53.8%可杀得干悬浮剂或1.5%易除(噻霉酮)水乳剂1000 倍液、农用链霉素(1000 万单位)15 克+回生露60 毫升兑水30 公斤,细菌一号水剂1 支(2 毫升)+钙伽力30 毫 升兑水15 公斤喷洒。7-10 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 次。
这个是炭疽病为害叶柄造成的症状。要赶紧喷施治疗性药剂(炭特灵或其他三唑类杀菌剂配合大生使用),5-7天一次,连喷两次为好。
上一篇: 拱棚种蔬菜两网使用应注意哪些?
下一篇: 红蓼(水红花子)褐斑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