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污染
兰花喜洁净,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硫化物、氮化物和过氧乙酰基硝酸脂等兰花生长都有影响。这些污染物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兰株体内,有时导致在叶片或地上部出现急性或慢性症状,叶表面受腐蚀、变色,出现各种条点、斑驳、裉色、褐色或黑色病斑,甚至坏死以及花早谢、叶片萎黄等。例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中毒症状。二氧化硫与空气中水蒸气微粒想结合形成微滴(酸雨),引起严重危害。有时叶子受空气污染上尘灰或油污,尘灰用水淋洗即可,查油污沾在叶上,使 叶面呼吸困难,以致发育受阻,生长不良。
2、水分
水分的合理供给,关系到兰花的健康生长,因此栽培者必须熟悉兰花的生长习性进行供水,例如休眠期、低温等应减少供水,生长期、空气干燥等应增加供水。
水渍病:由于栽培基质的疏水性能低,容易水渍,导致供氧不足,共生菌死亡和根细胞窒息,根变色,溃烂,地上部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刚展叶的新株,由于浇水时让水淋满叶心部,温度高时更容易引起渍烂。
干旱病:由于长时间供水不足,基质干旱,根系没有得到水分湿润,也有的是因为怕浇水过多,只浇阗截水,有效水的总含量长期不能弥补兰花蒸发所丧失的水分,或低于兰花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导致兰花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和原生质脱水等,使杆株生长发育受阻,引起兰株收缩、席卷、萎蔫、整株枯萎直至死亡。
3、光照
兰花虽不宜突然在强光下曝晒,但而光照不足能致使兰花生长纤弱、发育不良、不能开花,易感染病害。因此,光线太强太弱,光照时间太长太短都会引起生长不良。最好的光照度应以叶面不灼伤为准,充足的散射光线最适宜兰花生长。
日灼病:是在极端强光和突然曝晒下使叶枯焦所致,光照太强会使叶变黄,主要原因是在强光下叶绿素破坏超过合成速度。日灼病使叶面产生黑褐色不规则斑纹。一般长时期生活在温暖遮阴环境中的兰花,如果突然被阳光曝晒,很容易产生日灼病,因此要管理好兰花,必须熟悉兰花的生长习性。
缺光病:兰花需要一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若兰花长时间置于缺少光照的环境,可导致植株的有限光合产物,被呼吸作用消耗殆尽,却得不到应有补充,使兰株生长纤弱、叶片枯黄、不开花。
4、温度
兰花的生长有它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当超过或低于该兰花生长发育的临界温度,并持续一段时间,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
兰叶在酷热下能引起焦枯。高温伴随干旱和干热风时,会导致植株大量失水,蒸腾作用增大,引起兰株早衰。若温度过高,特别是夜间,可使兰花落叶、落蕾、生长不良,甚至引起死亡。高温对兰花损害的机制是使某些酶系统失活,植株生理机能失常,有时导致植株蛋白质变性和凝固,破坏细胞死亡。
若温度过低,会使叶绿素过多,同样生长不好严重的造成冻害,受冻害的兰株呈水渍状,半透明,甚至引起死亡。冷害和霜、冻害的程度取决于降温时间愈早,强度愈大,持续时间愈长,兰花受害也愈重;若冷空气过后气温急剧上升,对植株的危害更重。低温主要导致植物细胞间隙和细胞内的水结成冰,引起细胞死亡;气温上升,细胞间隙内的冰晶体深化而不能被原生质吸收,因此加速细胞溃解。
此外,有些兰花(如春兰、蕙兰、大花蕙兰类、春石斛等)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周期变化,包括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不满足此条件便不能开花。
5、缺氧害
基质缺氧,致使基质通气不良,主要与基质长期积水或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有关。缺氧往往与高温有关,贮运中的根茎由于呼吸作用而提高温度,加之透气不良而缺氧,根茎中心部位细胞呼吸加速,促使温度升高。高温缺氧下的异常氧化反应,使根茎中正常成分转化成黑色素,散布到根茎组织周围形成黑心病。另外兰根与兰菌共生,缺氧条件下,兰菌也无法生存。
上一篇: 怎样避免脐橙裂果?
下一篇: 有机肥是万能肥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