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有大褐斑和小褐斑两种,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病斑直径3-10毫米的为大褐斑病,其症状因种或品种不同而异。病斑小,直径2-3毫米的是小褐斑病,大小一致,叶片上现褐色小斑,中部颜色稍浅,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生有数十至上百个病斑致叶片枯黄早落。有时大、小褐斑病同时发生在一张叶片上,加速病叶枯黄脱落。1、症状葡萄褐斑病主要是危害叶病,并且在大褐斑病初显时,主要症状是叶子上将会显示出一些圆形的小斑点,并且这些斑点会逐渐的扩大,其直径可达到3~10mm左右,而且在出现的斑点中间主要的颜色是黑褐色,边缘颜色则是逐渐的变浅,呈现出红褐色,有些时候,在斑点的外围也会出现绿色的晕圈随着病症的严重化,许多的斑点将会不断的增大,最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点,若是空气过于潮湿,在叶子的2面将会出现霉层。小褐斑病在出现时,在叶子上将会逐渐出现一些直径在2~3mm的不规则形状的斑点,颜色为深褐色,中间颜色较浅,并且叶子的背面后期将会出现霉层,颜色呈黑色,若是病症过于严重,叶子将会逐渐的焦枯,能够出现落叶现象,最终导致浆果的质量很差。2 发病条件出现这些病症的主要是在气温升高以及降雨时节,导致气温的潮湿,产生了分生袍子,分生袍子侵入了叶片,不断对其进行侵蚀,最后产生了病害,并且病害主要是在叶子的根部开始出现,在高温以及潮湿的情况下迅速向叶子上不蔓延。经长期跟踪观察本地区该病一般始发于5、6月份,7~9月为高峰期。由于果园的管理不当,并且清洁不到位,最终导致了病症无法得到遏制,出现了大面积的葡萄褐斑病。
上一篇: 如何防治芥蓝的主要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