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是什么样的? 水稻

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是什么样的?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是什么样?

通常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出现在插秧后2-4周之内,以20天左右的发病率为较高。稻苗新叶基部失绿而发白,老叶沿叶脉两侧呈褐色斑块,或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下部完全叶的尖端干枯,新抽出的叶片短而窄,出叶速度缓慢,不分蘖,植株矮缩,农民称为“倒缩苗”。早稻田如果出现成片发僵,会明显影响稻谷产量。

  此类僵苗生成的直接原因是秧苗缺锌。发病区分布的规律:以塘田多,高田少;新围稻田多,老稻田少;低温阴雨年份多,高温阳光充足年份少。从以上分布规律看,造成缺锌的环境条件是低温和土壤有效锌供应不上的原因。例如,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的有效锌含量低,易缺锌;土中国移动农信通网站壤连年过量施用化学磷肥,也会使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而导致稻田出现诱发性缺锌;还有稻田长期不施有机肥也不补充微量元素锌等。

缺锌引起的水稻僵苗,农村群众称为“红苗”、“缩苗”或“坐蔸”,通常在插秧后2-4周内发生。先为老叶的叶尖发红干枯,叶片自下而上沿中肋两侧发生黄赤色或赤褐色不规则锈斑,渐而向叶片两端扩大连片。新叶小,出叶慢,叶鞘短,植株矮缩。严重时除新叶外整株枯赤焦干,甚至连叶鞘茎秆上也有锈斑。发根少或不发新根,根系黄白色,当土壤中含有毒物质时,根系也会变黑。

通常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出现在插秧后2-4周之内,以20天左右的发病率为较高。稻苗新叶基部失绿而发白,老叶沿叶脉两侧呈褐色斑块,或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下部完全叶的尖端干枯,新抽出的叶片短而窄,出叶速度缓慢,不分蘖,植株矮缩,农民称为“倒缩苗”。早稻田如果出现成片发僵,会明显影响稻谷产量。

缺锌引起的水稻僵苗,农村群众称为“红苗”、“缩苗”或“坐蔸”,通常在插秧后20天左右发病严重。先为老叶的叶尖干枯,叶片自下而上沿中肋两侧发生黄赤色或赤褐色不规则锈斑,渐而向叶片两端扩大连片。 新叶小,出叶慢,叶鞘短,植株矮缩。严重时除新叶外整株枯赤焦干,甚至连叶鞘茎秆上也有锈斑。发根少或不发新根,根系黄白色,当土壤中含有毒物质时,根系也会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