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山区农业大县,栽培甘薯具有悠久历史,常年种植7万亩,但产量不高,想听听专家的意见。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
(二)培育壮苗:
壮苗根原基多而发达,栽后活棵快,发根结薯多,是全苗、壮株、薯多、薯大的基础。壮苗标准: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大小适中,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虫,剪口乳汁多,苗长20~25cm,茎粗0.5cm以上。
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三年内没种红薯的地块作苗床,栽一亩大田备足苗床2.5~3m2。
2、适时排种:海拔500cm以下地区,3月上中旬排种,500~700cm地区,3月中下旬排种。播种前7~10天,耕整土地做好苗床,即:在整细整平的地块上,按1.7m宽开厢,厢面宽1.3m,先做成深10~15cm茶盘式苗床,每m2苗床施腐熟厩肥3~5公斤、复合肥50g于苗床内,然后覆土、盖膜,以便抢时间播种。排种时认真选薯,选用无伤、无病、具有品种特性的薯作种薯。斜排种薯,种薯之间相隔2~4cm,并做到头朝上、尾朝下、背朝上、腹朝下,种薯在苗床内上齐下不齐。排种后浇足水,每m2苗床浇稀粪水30~50公斤,待种薯表面凉干后再盖3~4cm湿润细土,以不见种薯为宜。然后拱膜覆盖。
3、苗床管理:齐苗前以保温催芽为主,温度保持30~35℃,超过35℃,揭膜降温,齐苗后,仍以催芽为主,但应注意炼苗,床温由30~32℃逐渐降到25℃左右,薯苗长到6~7节时,揭膜炼苗,床温降到20~25℃,当苗高20cm以上时及时采苗。采用剪苗方法采苗,剪苗时留1~2节以利再生,每采一次苗追肥一次,亩用稀粪水20~25担兑尿素2~3公斤泼浇。
(三)规格移栽
1、土壤选择:以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足,集中连片的冬闲地为主,作物地应保证在6月底以前插苗。
2、整地,施肥、作垄
①整地:移栽地深耕20~25cm,将土整平、整细,并开好围沟、腰沟和厢沟。
②施肥、作垄:土整好后按66cm宽划线开施肥沟,沟宽10cm,深5~8cm,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氮、磷、钾(15:15:15)复合肥50公斤于沟内,然后覆土作垄,垄高20~25cm,垄面宽40cm,垄面呈瓦背型。
③合理密植:6月上旬以前移栽,亩栽3000苗,6月中、下旬移栽,亩栽3000~3500苗,每垄栽一行,株距30~33cm,移栽时在垄面开宽5~8cm、深10cm移栽沟,将薯苗摆入沟内(入土2~3个节)然后盖土轻压蔸,亩浇稀粪水10~15担。以便活棵快。
(四)科学培管
1、查苗补苗:薯苗移栽后5~7天,田间查看,发现缺苗及时采壮苗补苗。
2、中耕除草:中耕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及块根的形成和膨大,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在还苗后(插后10~15天)进行,宜深;第二次在分枝结薯期(插后30~40天)进行;第三次在封行前进行,这次中耕宜浅、并培土。
3、追肥:①提苗肥: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亩用尿素2公斤兑10担稀粪水泼浇。②结薯肥:在封行前结合中耕进行,亩用复合肥(N:P205:K2O为15:15:15)15公斤,加硫酸钾5公斤穴施并培土。
4、综防病虫:危害红薯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软腐病,虫害有红薯天蛾、叶甲、龟甲、潜叶蛾。防治方法。病害防治:一是繁殖无病种苗。二是药剂浸苗,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苗。虫害防治:一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二是药剂防治,在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分别用25%的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
(五)适时收获
当蔓叶开始变黄,气温在20℃以下时便可收挖,作种用薯要求在10月底前(打霜前)挖完。收挖时应尽量避免挖伤薯块
一、整地与定植
1、整地施肥:在冬前或早春,一般亩施有机腐熟肥5000-8000公斤,碳铵40-50公斤,磷肥40-6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耕深20厘米以上。
2、整地起垄:一般春薯垄距66-83厘米、垄高23-26厘米,夏薯垄距29-66厘米,垄高20-23厘米。
3、适时早栽:适时早栽是红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在适宜条件下,栽植越早,生育期越长,结薯多,产量高,品质好。栽植适期一般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7℃为宜,时间约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夏薯要早栽一般6月低前栽完。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红薯产量的中心环节,红薯栽植密度要同地力、品种栽植时间灵活掌握,一般旱薄地比肥地要密,短蔓品种较长蔓品种密,晚栽比早栽要密,一般春薯每亩密度3000-3500株为宜,夏薯4000株为宜。
二、田间管理
1、扎根缓苗阶段,主要是争取是早扎根、早缓苗、早发棵,促进根系发育为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打下良好基础。在栽培管理措施上主要搞好查苗补缺,中耕除草,增施苗肥,有条件地方可浇好缓苗水。
2、分枝结薯期(包括分枝期、甩蔓期)。这一时期的管理措施是:
(1)追施催薯肥:栽后30一40天,即在圆棵期前后追施,一般每亩追施碳铵5-7.5公斤。
(2)中耕除草,防止草荒。
3、茎叶盛长至块根膨大期:
(1)控制茎叶生长:茎叶生长过旺时,可适当提蔓。控制茎叶生长。注意不要翻蔓。
(2)做好防旱排涝。
4、茎叶衰退块根膨大期:这一时期茎叶生长由缓慢到停滞,养分输向块根,生长中心由地上部转到地下部,要保护茎叶,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块根迅速膨大。管理措施是:
根外追肥: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4%的过磷酸钙溶液,及草木灰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10-15天喷1次,共喷2次,每亩每次用液75-10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甘薯产量,2006年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在10个村的20公顷耕地上进行了甘薯高产、稳产栽培示范,结果667平方米产甘薯3860千克。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深耕细作。甘薯约有80%的根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里。25厘米以下土层通气性差,不利于薯块膨大。因此,甘薯田耕层深度以25~30厘米为好。建立高产甘薯田,除应要求土层深厚、疏松以外,还要肥沃,才能不断地供给脱毒薯所需的养料,使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生长。
二、早栽覆膜。春薯若采用地膜覆盖,可利用早春低温时盖膜的增温效果提早栽插。一般比正常栽插期提早5~7天。需采用先盖膜后移栽方式。地膜宽为90~110厘米。据调查:覆膜甘薯比一般露地甘薯单株块数多1个,单株重0.25千克,667平方米增产1875千克,增幅为78%。
三、增施菌肥。施用“肥力高”复合生物菌肥后,不仅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起到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作用,而且还可以将土壤中不能被作物吸收的钾和磷,分解为易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提高甘薯抗病能力,增加淀粉含量。据调查:施用“肥力高”复合生物菌肥的示范田比一般大田增产15%~25%。
在增施“肥力高”菌肥的同时,本着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的原则。667平方米底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3000千克、纯氮5千克、纯磷5千克、钾1.5千克,栽秧时,再在穴施磷酸二铵5千克作提苗肥。
四、双行栽植。推广大垄双行栽的甘薯不仅耐旱抗涝,而且有利薯块膨大,是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示范田一般垄距90~100厘米,垄面宽60~80厘米,垄底宽80~100厘米,垄高20厘米。一垄种双行,株距40厘米,667平方米4500~5500株。无论春薯或夏薯,一定要足墒栽插。墒情差的应浇好窝水,达到栽一棵活—棵。栽前应用磷酸二氢钾或甘薯膨大素浸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五、查苗补苗。栽后为保苗全苗壮,必须及时实施查苗补苗。一般栽后2~3天就应随查随补。补苗过晚苗株生长不一致,大苗欺小苗,起不到保苗作用。补苗应当选用一级壮苗,补一棵,活一棵。补苗时要避开烈日照晒,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最好在田边地头栽一些备用苗。补苗时,连根带土一起挖,栽后要浇水,以利成活。
六、适时追肥。甘薯追肥应以前期为主,达到前期肥效快,促苗早发,中期肥效稳,保持茎叶健壮不徒长,后期不脱肥早衰。追肥宜早不宜迟,一般栽后30~40天为宜,施用量应根据植株长势决定,但也要根据甘薯适宜的土壤养分含量来确定施肥量。据试验,甘薯追肥氮、磷、钾配比,以1:1.2:3.5为宜。高产田甘薯苗团棵期,每667平方米增施硫酸钾15千克左右,过磷酸钙25千克左右为宜。甘薯生长后期,根部吸收能力减弱,可进行叶面喷肥。一般茎蔓长势弱的田块,可喷施0.5%的尿素液;茎叶长势偏旺的田块,可喷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还可喷2%的硫酸钾溶液或5%~10%的草木灰液;一般田可喷氮、磷、钾混合液,如喷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75~100千克,10~15天喷施1次,共喷2次。
七、防止徒长。生长前期要注意打顶,抠断薯拐周围的根系,防止徒长。据试验: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80克加1支维他灵4号,对水70千克,在团棵期和封垄期各喷1次,完全可以控制甘薯徒长。
八、中耕除草。中耕一般在生长前期进行,宜早不宜迟,第一次中耕时要结合培土,使栽插时下塌的垄土复原。中耕一二遍后,每667平方米用12.5%拿捕净60~90毫升,对水40~50千克,禾草叶期至三叶期,在早晚喷施,喷药时防止药液飘移到禾本科作物上。
九、减少翻蔓(秧)。甘薯翻秧既费工,又减产,翻秧次数越多,减产越重。因此要保护茎叶,防止翻秧。对土地肥沃、茎叶旺长地块,可结合拔草提蔓2次,但8月底后要停止提蔓。
十、除治害虫。主要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除治方法:①耕地前将药饵(20千克煮熟晒干的谷子拌拟除虫菊酯1千克,下同);洒在地表,翻入地下。②培埂前(即起垄时)将药饵撒在埂底。③栽秧时,在穴内放一些药饵
上一篇: 根据种子法何为劣种子?
下一篇: 桃树设施栽培之促成栽培有哪两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