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鳜鱼食欲减退有效方法
在鳜鱼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长期不换水导致水质恶化 鳜鱼养殖户往往用常规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因此没有做到适时换水。其实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水质污染后,鳜鱼往往出现回食(捕食后又将饲料鱼吐出)、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等现象。
解决措施:在排除鳜鱼养殖病害和水体药害的前提下,应及时换水。换水方法:先将鱼池底层水抽去1/2-2/3,再注入新鲜水。放足饲料鱼后,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氧化氯、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络合碘等)将水体消毒一次,一般鳜鱼即能恢复食欲。如2-3天后鳜鱼食欲再次减退,则再换水一次。有些养殖户采取一边进水、一边放水的方法,结果只换去了表层水,效果很差。换水后,也可进一步采用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的方法来改善水质,每亩用量为5公斤。改善水质除采取换水外,还可使用生物制剂来净化水质,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也可在池底种植水草来净化水质。多次、盲目和超标用药,引起药害 由于鳜鱼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所以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鳜鱼养殖的成活率,经常用药、盲目用药、超剂量用药,往往引起药害。药害表现为鳜鱼积累性中毒、寄生虫抗药性增强和水体被药物污染,造成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
解决措施:在鳜鱼病害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对症下药,按标准用药。同时,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鳜鱼发病除自身和水体因素外,大多和饲料鱼有关,如饲料鱼的寄生虫病、出血病等都能感染鳜鱼,而且速度很快。所以,自己培育饲料鱼,并在其放入鳜鱼池前进行检查,对症下药或预防用药,可减少对鳜鱼池的用药。
一、长期不换水导致水质恶化
鳜鱼养殖户往往用常规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没有适时换水。其实在鳜鱼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水质污染后,鳜鱼往往出现回食(捕食后又将饲料鱼吐出)、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等现象。
解决措施:在排除鳜鱼养殖病害和水体药害的前提下,应及时换水。换水方法:先将鱼池底层水抽去1/2-2/3,再注入新水。放足饲料鱼后,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氧化氯、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络合碘等)进行水体消毒一次,一般鳜鱼即能恢复食欲。如2-3天后鳜鱼食欲再次减退,则再换水一次。换水后,采用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的方法来改善水质,每亩生石灰用量为5公斤。也可使用生物制剂来净化水质,如施用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等,还可以在池底种植水草来净化水质。
二、多次、盲目和超标用药引起药害
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鳜鱼成活率,经常用药、盲目用药、超剂量用药,往往引起药害。表现为鳜鱼积累性中毒、寄生虫抗药性增强和水体被药物污染,造成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
解决措施:防治鳜鱼病害,一定要对症下药,按标准用药。同时,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鳜鱼发病除自身和水体因素外,大多和饲料鱼有关,如饲料鱼的寄生虫病、出血病等都能感染鳜鱼。所以,自己培育饲料鱼,并在其放入鳜鱼池前进行检查,对症下药或预防用药,可减少对鳜鱼池的用药。
在鳜鱼病害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对症下药,按标准用药。同时,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鳜鱼发病除自身和水体因素外,大多和饲料鱼有关,如饲料鱼的寄生虫病、出血病等都能感染鳜鱼,而且速度很快。所以,自己培育饲料鱼,并在其放入鳜鱼池前进行检查,对症下药或预防用药,可减少对鳜鱼池的用药。
鳜鱼食欲不振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生活环境不适,二是饵料不适口,三是生病。鳜鱼喜清新水质,且池底要有一定的水生植物以供其栖息和隐蔽,所以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爽;二是饵料,鳜鱼是吃活食的凶猛鱼类,以小鱼虾为食,其饵料鱼的体长一般是其体长的1/4-1/3最为合适;三是病害,鳜鱼主要病害有传染性的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败血症,这几种病引起的死亡率较大;寄生性疾病主要有车轮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锚头虫病、锚头鳋病、鲺病等,鳜鱼对敌百虫较敏感,在治疗这些寄生虫疾病时禁用敌百虫,以免造成严重损失。
上一篇: 微喷带及喷灌带的用途及优点?
下一篇: 木香形态特征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