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苗、早定苗。间苗时要求做到“五去五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去密苗留匀苗。苗床一般要间苗二三次,第1次在齐苗时进行,间除丛苗,不使幼苗密集丛生;第2次在出现第一片真叶时进行,要求叶不搭叶,苗不靠苗;第3次在出现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留稀留匀。每平方米留苗110~135株。
结合浇水抗旱早施肥。油菜播种后常遇干旱,种子发芽出苗困难,要及时浇水抗旱。抗旱方法有挑水泼浇,沟灌渗透。沟灌时切勿用大水漫灌,以免造成烂根死苗。抗旱浇水一定要根据旱情和苗势灵活掌握。二三片真叶以后,如果叶色由绿转黄,生长缓慢,应立即追肥。追肥应以腐熟人粪尿为主,每667平方米用人粪尿500~1000公斤或尿素5公斤,对水泼施。
搞好病虫防治。苗床期虫害以菜青虫、蚜虫、跳甲、蟋蟀及地下害虫为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蚜虱立克乳油3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重点喷洒蚜虫喜欢聚集的叶背面和幼嫩部位。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等。病毒病亩用20%毒病A可湿性粉剂或95%的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同时还要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搞好蚜虫等传毒介质的防治;霜霉病亩用75%百菌清100克,对水30公斤喷雾剂;黑腐病、软腐病亩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或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
适时喷施多效唑控苗。根据天气条件和菜苗长势,于3~4叶期喷施多效唑,每分苗床地用15%多效唑5克对水5公斤喷雾,防止出现高脚苗,培育壮苗。
(1)及时间苗、定苗:杂交油菜苗期生长快,如不及时间苗容易形成大量的高脚苗、弯根苗。间苗次数一般进行2-3次。第1次在齐苗后,间除一部分丛生苗;以后每出一片叶间一次苗,间除一部分弱苗、小苗、病苗,做到叶不搭叶,苗不靠苗,同时拔除杂草。当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定苗。苗与苗之间距离8厘米左右,做到“一叶疏,二叶间,三叶定”;这样大约每平方米留苗150株左右、基本保证每亩苗床出10万壮苗。
(2)追肥:幼苗长出真叶时可以用0.5%的尿素水浇施。2-3叶期施1次提苗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移栽前视苗情,再补施1次送嫁肥。
(3)浇水:为促进出苗,保持畦面湿润,播种后最好用草苫遮阴2-3天,但出苗后要及时揭去草苫。油菜苗期浇水要做到前期少量勤浇。中期水肥结合,后期少浇。
(4)注意病虫害防治:油菜苗期的主要虫害有菜蚜、跳甲、菜青虫等。每亩用25%吡蚜酮20-25克、或者2%的阿维菌素35-50克、或者5%的甲维盐10克、或者4.5%的高氯40-50克等,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白锈病等,每亩用4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75-10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5)化学调控:三叶期每亩苗床用15%多效唑50克或5%烯效唑2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切勿反复重喷。施用多效唑后,油菜根颈增粗,叶片增厚,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菜苗素质,增强油菜抗寒抗逆能力。
出苗前要常浇水,保持湿润状态。三叶期前及定苗间苗,定苗密度15-18株/平方尺,去密留疏,去杂留纯,去弱留强,去病留健。
追肥补水 三叶期后,油菜迅速开叶发棵对养分吸收较为迫切,因此要及时追肥补水,每分地追施薄水粪肥4-5担,以满足出叶成株对肥水的需求。
控制肥水 五叶期后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窜高徒长;及时化控,控高促壮,这是油菜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之一,3-4叶期间,每分地苗床用油丰宝(I型)1袋(30g)兑水4-5Kg叶面喷雾,可有效矮化植株,防止高脚苗的形成,并可促进油菜根系发育,增加叶片厚度及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秧苗整体素质。移栽前3―5天选准药剂认真抓好菜螟、蚜虫、菜青虫、霜霉病、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杜绝带病带虫进入大田。
一是及时定苗。方法上做到“去密留匀、去弱留强、去病留健、去杂留纯”。
二是科学肥水促控。3叶前以促为主,勤浇水,促进菜苗生长;5叶后以控为主,通过控肥控水措施,控制菜苗旺长,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健壮菜苗。
三是全面化控。在菜苗3叶期,亩用15%多效唑50g兑水30kg均匀喷雾,确保化控效果。
四是防治好虫害。苗床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菜青虫,及时查治,控制虫害。
上一篇: 春茄子再生技术?
下一篇: 母兔产死胎或产不成形的肉球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