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温期间采取灌深水的方法,有条件的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以降温增湿。
水稻高温热害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稻田灌深水。为降低田间温度、防范高温热害特别是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稻田应保持5-10厘米水层。有条件的可实施早上灌水、晚上放水的方法灌溉。
2、增施磷钾肥。对于刚刚抽穗田块,每亩可追施磷肥5-10公斤、氯化钾5-8公斤。
3、抓好叶面喷肥。用150-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60公斤或0.5-1公斤尿素加水60公斤早晚叶面喷施,增强植株抗逆性。
1、及时灌深水降温。当前高温条件下,对正在孕穗的水稻,及时灌深水5-8cm降温是保护水稻免受高温伤害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灌深水可有效降低田间温度,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活水套灌或日灌夜排,不仅起到降温效果,还可有效增加田间空气湿度,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高温的能力。
2、科学施用保花肥。对处在幼穗分化4-6期,叶色明显落黄的田块,每亩追施尿素3-4公斤;对前期N肥充足,叶色浓绿的田块,可每亩追施速效钾肥4-5公斤;促进植株均衡生长,增强抗高温能力。
3、根外喷施叶面营养肥。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肥,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
4、合理追施粒肥。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恢复植株正常灌浆结实。
5、加强病虫害防治。各地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及时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水稻稳健生长,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1、品种的选择。由于不同的水稻品种,它的耐热性有着一定的差异,加上水稻对温度和日照的反应敏感,在高温短日照气候条件下,生长量减少,发育加速,容易提早出穗,并且穗型变小,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所以,在高温干旱或者温度多变的异常气候年份,我们最好选择中熟或偏中熟、抗高温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就使幼穗发育和抽穗期避开了高温干旱的炎热时段,从而能够减少高温热害对水稻造成的损失。
2、合理安排播期,培育耐旱壮秧。 生产中,要根据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来合理安排适宜的播种期,使水稻开花期避开高温胁迫的时间,从而减轻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我国江淮地区,可以将目前的4月上旬播种,推迟到4月25日-5月5日播种,将秧龄控制在30-35天,这样就能够将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从而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伏旱天气。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稻播种期的推迟不能晚于5月5日,播种太晚,水稻生长后期阴雨多,湿度大,容易遭受稻曲病和穗发芽的危害。
3、加强栽培管理。在水稻生产中,应当施足底肥,分期多次追肥,磷、钾、锌肥配合使用,生育中期施足长穗肥;注意生育后期补给氮素营养,做到前后照应,均衡供氮,使水稻保持平稳长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水稻的抗高温能力。另外,夏季雨后,应当及时排掉田间过深的积水,以便保持和促进根系活力,使水稻不受涝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生育后期注意不要断水过早,应当保持田面湿润,防止早衰减产。一般采取深水灌溉或活水套灌的办法,可以提高产量10%以上。
4、改善稻田小气候。通过灌水改善稻田小气候,尤其是对已经抽穗或进入灌浆期的田块应当立即灌深水,一般田间灌水8厘米左右,可以使穗层气温降低0.8℃,相对湿度提高12%,从而减轻高温对水稻花器和光合器官的直接损害。
5、喷施叶面肥,增强抗高温能力。在高温气候条件下,用水直接喷雾可以说是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最有效的措施了,一般喷雾一次以后。田间温度可以下降4℃~5℃,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能增加10%-20%,有效时间可以持续2小时。可降低空秕率2%-6%,增加千粒重0.8-1克。不过要注意,如果水稻正处在扬花期,是不能采用喷雾的方法来降温的,否则会对水稻正常进行扬花授粉造成不利影响。生产实践证明,在高温来临前也就是7月中下旬喷施叶面肥,不但能降温增湿,而且还能补充水稻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营养,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喷洒时应该适当降低溶液的浓度,增加用水量,确保喷洒均匀。一般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用3%的过磷酸钙溶液进行叶面喷施,都有减轻高温热害的效果。
水稻高温热害的预防(1)选用抗热品种。如籼稻中的优早3号、9136、珍油占等。粳稻的抗热品种,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北京等北方稻区。(2)适期播种。使水稻开花期避开高温胁迫的时间,减少损失。(3)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667m2用50g对水30L,于灌浆至孕穗期喷施,隔10-15天1次,连续喷2-3次。
1、推行灌深层水。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田块,田间保持5-200px水层,以降低穗层温度,增加田间湿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调节群体小气候。缺水干旱的田块要及早提水灌溉,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
2、采取根外喷肥。通过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肥,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追施粒肥。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一般田施尿素3-5公斤,恢复植株正常灌浆结实。
4、防控水稻病虫害。准确掌握病虫情动态,水稻破口期之前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灾害损失。喷药时要避开高温时段,尽量选择傍晚喷药,同时要用足水量,也可与叶面肥混喷,减少用工。
1、以水调温。高温条件下,及时灌深水(8厘米以上)降温,是保护水稻免受高温伤害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灌深水可有效降低田间温度,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活水套灌或日灌夜排,不仅起到降温效果,还可有效增加田间空气湿度,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高温的能力。
2、以肥保健。合理追肥,增强水稻抗逆性。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增强叶片抗高温能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方法是在上午水稻开花前和下午4时后,每亩叶面喷施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对水30公斤喷施。⑵追施氮肥,延迟抽穗时间。对处于孕穗末期的水稻,根据天气预报,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延迟水稻抽穗时间,避开高温热害。
3、加强病虫害防控。根据病虫情测报和田间发生状况,在水稻破口期之前要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可与叶面肥混喷,做到“一药多治”、“一喷多防”,减少用工,提高防治效果。喷药时要避开高温时段,并要用足水量。
4、注意事项。温高天气喷施农药和叶面肥,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高温、强光照阶段施药,严禁在中午高温下作业,防止中暑、中毒事故发生。
上一篇: 李子树如何科学施肥?
下一篇: 什么是熟性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