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月份草莓定植后,定植后经常出现炭疽病,造成死苗严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
1、高温高湿,光照太强。7-10月份不仅温度高、而且降水也多,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病菌容易侵染;
2、土壤中化肥使用过量,尤其氮肥过量、磷肥钾肥钙肥相对较少,秧苗容易发生老化,抗性下降,造成病菌侵染;
3、定植缓苗后要及时摘除底部老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制造伤口,让病菌趁机感染;
4、草莓定植后还有一段时间才要扣棚膜,如果这时遭到雨水淋浇,会损害叶片的蜡质层,叶片的防御屏障受损,病菌侵染。长时间大雨淋浇会使秧苗地上旺长,同时根系反应迟缓;大雨淋浇不仅会稀释土壤营养、秧苗得到的营养少,而且会损坏土壤表面气孔,形成板结层;大雨淋浇会使土壤水分饱和,排除土壤气体,根系缺氧。这些都会导致秧苗的根系生长受阻,吸收困难,抗病性极差,易诱发病害发生;
5、管理不当。定植的时候滥用生根剂,比如萘乙酸、吲哚乙酸,采用这种方法生出来的根却是无效根,没有吸收的功能,却白白浪费了秧苗的自身营养,造成营养不足;秧苗遭遇水淹以后,未能及时排除积水,造成根系严重缺氧,呼吸受阻,生长不良;缓苗后覆盖地膜过早,造成前期温度高、湿度大,人为给了秧苗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诱发炭疽病发生;
6、控旺不到位导致草莓出现徒长,秧苗的细胞纤维化程度较低,抗性差,易诱发炭疽病发生。?xml:namespace>
上一篇: 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
下一篇: 怎样预防鸡新城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