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大豆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其他豆类

大豆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病毒病:受害植株叶片表现花叶或卷缩,生长矮小,不结荚或很少结荚,荚小而无毛或少毛。主要借助种子、蚜虫和病株的汁液传染。防治方法为: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防治蚜虫。

2. 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和种子,叶片感病后,最初呈黄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叶背有灰白色霉状物,后变为黄褐色,使叶片早枯。防治方法为: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田间温度和湿度,增加通风透光,清除病株残体,发病后进行药剂防治。

3.锈病:秋大豆发生多,使粒重降低减产。病原一般以风为传播媒介。防治方法为: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注意降湿通风,增施磷钾肥

已发现的病害有30余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细菌性病害较少。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以及缺素或其它生理病,如日烧病等。病害可使大豆严重减产。孢囊线虫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绝产;灰斑病可严重降低商品质量。

中国各大豆产区的病害种类相差不多,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严重程度有显著差异。大豆锈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发生较重。北方春大豆区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孢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区都有发生。为害大豆粒荚为主的有: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轮纹病Ascochyta glycines、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Fusarium semitectum)、荚枯病Macrophoma mam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ycines、黑痘病Sphaceloma glycines。粒荚受害后,形成各种症状的病斑,品质变劣,级等降低,影响种子发芽或丧失发芽力。叶部病害主要有: 霜霉病Peronosporamanshurica、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Alternaria fasciculata、Alernaria tenuis-sima、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白粉病Erysiphepolygoni、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glycinea、细菌性斑疹病Xanthomonas phaseoli var.sojense、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等。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黑点病Pho-mopsis sojae (Diaporthe phaseolorum)、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薹秆部发病后,病斑呈暗褐色,突起或凹陷,不规则型,叶片失水萎蔫,严重影响产量。根部病害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枯萎病Fusarium bulbigenum(F. oxysporum)。根部病害在苗期和成株期都有发生,轻者影响生育,重者全株枯死。还有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受害植株生长缓慢,矮化,叶片失绿呈淡黄色,重时叶片干枯脱落。根疫病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 是美国的主要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是检疫对象。

大豆病虫害已发现的有30多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一: 危害豆荚的病有如下:

紫斑病
轮纹病
赤霉病
萎枯病
炭疽病
黑痘病

二: 危害豆叶部的有:

霜霉病
灰斑病
褐纹病
黑斑病
锈病
白粉病
细菌性斑点病
细菌性斑疹病
大豆花叶病)等。

三: 危害豆茎秆部病害有:

菌核病
黑点病
纹枯病

四: 危害豆根部病害有:

立枯病
猝倒病
枯萎病

大豆病害有许多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

一: 危害豆荚的病有如下:紫斑病、轮纹病、赤霉病、萎枯病、炭疽病、黑痘病。

二: 危害豆叶部的有:霜霉病、灰斑病、褐纹病、黑斑病、锈病、白粉病、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斑疹病、大豆花叶病等。

三: 危害豆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黑点病、纹枯病。

四: 危害豆根部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