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优选生产基地和农业(生态)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合理进行化学防治的病虫害无害化治理原则。
对于广大菜农来说,如何在蔬菜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选择什么农药,怎样才能达到无公害的目的,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残留。?xml:namespace>
(1)尽可能选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用抗生素)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于天敌安全,害虫不产生抗药性。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浏阳霉素、农用链霉素、BT乳剂等。还有中等毒性以下的植物源杀虫剂、拒避剂和增效剂。
(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首先严禁施用“两高”(即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其次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允许限量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还要注意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日期距离蔬菜采收日期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天数(即安全间隔期),防止蔬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
(3)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密切观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确定并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同时要注意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差异,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选择农药的种类和剂型,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只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即可,防止蔬菜出现药害和伤害天敌。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夏天下午用药,浇水前用药。提倡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可提高药剂利用率,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
(4)合理混配药剂。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能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省工省时,但农药混配时要以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剧毒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它农药(包括碱性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乳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否则就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上一篇: 圣诞树种子何时播种比较合适?
下一篇: 山椒草形态特征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