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杂色鲍“冷水性病毒”发病因素
杂色鲍冷水性病毒发病水温为15~20℃,发病季节在每年的1~4月份。在这个水温范围最适合致病病毒的孢子繁殖,同时也最适合病毒的主要载体一弧菌(vibrio sp.)的繁殖。而在此水温下,杂色鲍正处于少摄食、少运动、抗病能力差的状态,这样一受病原体感染,很容易发生病毒及弧菌并发症。水温在达到21℃以上时,此种病毒不会致杂色鲍病变而进入潜伏期。
二、杂色鲍“冷水性病毒”病的症状
杂色鲍“冷水性病毒”经福建、广东等水产相关科研单位,提取样品进行电镜观察、反复试验,确认为大小(50~80)纳米×(120~150)纳米的球状病毒。杂色鲍发病时,足部肌肉收缩变硬、变黑,外套膜收缩,口器外翻,死后吸紧笼壁;池面有较多的泡沫且气泡较大(病鲍吐出体液所致)。发病池的鲍一般在两三天内全部死亡,水平传染力特别强,只要是一滴病原水或一个病原鲍就能让一个池接一个池感染死光,稍不注意,整个养殖场不经十天半月全部死光,传染之猛、死亡之快可谓惊心动魄,养殖场损失惨重。
三、杂色鲍冷水性病毒的有效预防措施
自1998年至2004年,每年均有很大比例的鲍鱼养殖场遭受冷水性病毒的侵害,导致全军覆没,损失惨重。笔者在1999年就经历过一场受冷水性病毒侵害的灾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在发病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最后保留了十八万粒杂色鲍苗,使其隔年能恢复生产、并得以发展。至今,我们养殖场再未发生过冷水性病毒的病害,这得益于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切实有效,并不懈坚守的结果,在此特介绍这些措施与大家探讨、共勉。
1.在发病季节(水温21℃以下),禁止其他养殖场有关的人员、工具、车辆,特别是商品鲍、鲍苗进入养殖区,以防病原带入传染。
2.每年在11~12月期间(病害来临之前),把养殖鲍全部倒池一次,以使生态环境更优越,提高杂色鲍的抗病能力,也让病原体的繁殖环境更劣。
3.每年在12月底把养殖池上面的遮阳网全部拉掉,让阳光直射,使阳光中的紫外线帮助杀菌,让养殖通道更通风更干燥,使细菌不容易繁殖传染。
4.养殖用水水源经过2~3克/立方米次氯酸钠消毒后再用。或者,养殖循环水控制为正常状态的1/5~1/3,也即是流量为1/2~1倍养殖用水,然后每天傍晚在养殖池内泼洒2~3克/立方米次氯酸钠溶液一次。
5.购入的饲料-江蓠,必须彻底洗净,并用2~3克/立方米消毒丹或1克/立方米聚维酮碘消毒24小时后,方可投喂。
上一篇: 黄瓜叶子上有白色霜且慢慢枯叶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果树整形修剪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