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革命以来,面对着物质匮乏和急迫的经济问题,再加上盲目认为资源和环境无限可用的观点事实上占据着支配地位,经济优先也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公理。直到今天,尽管发达国家物质生活已经相当富足,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全球资源在加速耗竭、环境容量已达极限,但为了短期、局部的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效益的行为仍然甚嚣尘上、大行其道。
生态优先原则是针对现实生活中通行的经济优先原则而提出的。经济优先原则的实质,是片面追求和极力实现经济规模的无限扩张增长,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占有和消费的最大化,而基本不顾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平衡,几乎无所顾忌地牺牲生态环境、大量消耗自然资产与生态资本,使经济增长严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导致严重深刻的人类生存基础危机。这种严重违背生态理性的经济理性,无疑是一种经济短视和经济自私,也是一种生态无知和生态愚昧。
所谓生态优先原则,也就是生态经济学强调的“生态合理性优先”原则,“即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优先于经济与技术的合理性” 。展开来看,我们认为它具体包含生态规律优先、生态资本优先和生态效益优先三大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建立生态优先型经济即以生态资本保值增殖为基础的绿色经济,追求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在内的绿色效益最大化,也就是绿色经济效益最大化。
生态规律具有优先于经济社会规律的基础性、前提性地位,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再生循环规律。人类在进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等所有社会活动时,都要首先考虑到生态规律的要求,遵循而不是违背生态规律。当经济社会规律与生态规律,市场原则、科技原则、政策制度原则等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时,要服从生态规律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讲,在构成当代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物质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之间,生态资本的保值增殖从根本上决定着其它资本的保值增殖,同样具有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因此必须优先考虑和保证。生态资本是指不断自我平衡和自然进化的地球生态系统,特别是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直接支撑系统的水圈、大气圈、化石资源圈、土壤圈、生物圈系统。生态资本保值的基本含义是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生态资本增殖的基本含义是生态系统持续不断的自然优化和协调发展。从人类当代经济活动的效益结构角度判断,在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基本效益之间,生态效益已经突出为最具决定性、最应该确保的优先效益,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无法调节的根本性矛盾冲突时,就必须果断舍弃一时的经济效益,坚决保护更为根本和长远的生态效益。
生态优先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矛盾。主张生态优先的实质和根本诉求,是坚决反对以传统发展模式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强烈主张以生态优先为前提的绿色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优先与“发展是硬道理”也不矛盾。生态优先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求坚决彻底地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强烈主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并且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理论呼唤尽快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黑色陷阱”,主张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取代那种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传统工业经济,致力于推动传统工业文明转向新型知识化生态文明。
上一篇: 稻田为什么会出现僵苗?
下一篇: 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中猪病共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