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细菌性黑点病由真菌引起。病菌的分生抱子器最初生于表皮下,以后突破表皮,形成肉眼可见的小黑点,形状球形或扁球形,上端有一孔口,壁黑褐色。抱子梗瓶状,无色。有两种分生抱子,一种为椭圆形或长卵形,单胞,无色透明,另一种为细长的钩状,稍弯,无色透明,单胞。
大豆细菌性黒点病病菌的发育适温为28℃左右,在pH2.2-8.6均可发育,最适pH4.1-6.1。结荚至成熟期气温高于20℃持续时间长利其传播,雨水传播,病菌豆荚侵染后造成种子带病,可降低种子萌发,重时引起种子腐烂。成熟期湿度大延迟收获也使病情加重。多雨年份发病重。大豆生产地如果后期多雨,有利病害发生。免耕和连茬种植方法增加带菌越冬残体,会提高病害发生的风险。
上一篇: 中药材黄连栽培对酸碱度有什么要求?
下一篇: 小麦杆锈病危害的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