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传染病。该病以病羊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病羊乳房和蹄部也常出现病变,且常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绵羊最易感,并表现出特有症状。牛易感,但以隐性感染为主。山羊和野生反刍动物如鹿、麋、羚羊、沙漠大角羊也可感染,但一般不表现出症状。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其发生和分布与库蠓的分布、习性和生活史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生于5-10月,多发生于湿热的夏季和秋季,特别是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绵羊蓝舌病的典型症状是以体温升高和白细胞显著减少开始。
病畜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2-6天,有的长达11天,同时白细胞也明显降低。高温稽留后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也逐渐回升至正常生理范围。病羊精神委顿、厌食、流涎,嘴唇水肿,并蔓延至面部、眼睑、耳、颈部和腋下。口腔黏膜和舌头充血、糜烂,严重的病例舌头发绀,呈现出蓝舌病特征症状。有的蹄冠和蹄叶发炎,呈现跛行。孕畜可发生流产、胎儿脑积水或先天畸形。病程为6-14天,发病率30%-40%,病死率2%-30%。多因并发肺炎和胃肠炎引起死亡。主要病变在口腔、瘤胃、心脏、肌肉、皮肤和蹄部,呈现糜烂、出血点、溃疡和坏死。皮下组织充血及胶样浸润。肌纤维变性,肌间有浆液和胶样浸润。蹄部有蹄叶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