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病原菌侵染源为带病种姜的病菌,土、肥、水都不带菌,且姜种为上年零星发病地的留种,用福尔马林浸种消毒,防效达到90%以上。试验表明,新姜区严格控制姜种带菌极其重要。
2.茬地及周边地块为病茬地,且生姜连作,造成姜瘟病发生早,危害重,发病率均在50%以上。头年一块地发过病,还影响到当年周围多块地发病。
3.大多数重病田块的病残株、病株、腐烂姜块扔到田埂及周围田沟,随着雨水病菌流入周围及低下的田块,造成了下年病害重发。由此可见,老姜区土壤中病菌及病残体是重要的侵染源之一。
4.由受病残体污染过的肥料,如沤肥及不经发酵的堆肥、未经腐熟的人畜粪肥等有机肥都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病。上游高地块发病,病水直接流入下游低地块导致发病,还会导致病害迅速加快蔓延。经过调查发现病田中病菌可随流水而扩散蔓延,漫灌、串灌是加速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田间有零星病株时,往往在灌溉后出现成块的病株,这是病菌顺水传播再侵染的结果。因此,姜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宜采用浅水沟灌或浇灌,切忌漫灌、串灌。同时用无病菌干净水,如井水、河水等。
5.影响姜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子除病原菌致病外,还有温度、湿度和降雨。姜瘟病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为28~30℃,根据田间观察:发病温度为日平均气温在20~30℃以上,最适发病温度为28~35℃。姜瘟病发病初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盛发期在7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下旬病情渐止。由于2003年7月20日~9月上旬持续高温达40多天,且高温天气的气温均在35℃以上,病害流行速度快,病情严重。温度的高低,能直接影响病害流行速度,温度高加大病菌繁殖系数,缩短潜伏期,增加再侵染次数。从系统调查表明,气温20~25℃从发病到植株枯死需15~18天,气温35℃以上从发病到枯死需6~8天。
上一篇: 林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