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黄瓜菌核病怎样识别和防治? 黄瓜

黄瓜菌核病怎样识别和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Sclerotinia sclerotiroum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萌发出子囊盘,待子囊孢子成熟后由子囊喷雾释放,成为当年的初次侵染源。萌发的子囊孢子,多从寄主下部衰老的叶和花瓣侵染,使其腐烂、脱落。黄瓜菌核病只要土壤湿润,平均气温5—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温度20℃左右,湿度98%以上发病重。保护地黄瓜放风不及时,灌水不适时、不适量,均容易诱发此病。菌核在水中泡30天即死亡。北方春大棚黄瓜定植后,一般于4月中旬越冬菌核开始萌发,子囊盘出土由5月下旬持续到6月下旬,6月上旬至中旬为出土盛期。5月底至6月初始见病株,6月中下旬病株率增加最快。大棚通风早,放风大,病害轻;反之病害加重。覆盖地膜的病轻;反之病重。连作时间长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发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cm以上,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也可与葱、蒜类蔬菜等实行2—3年轮作。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

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温,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7—33℃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防治出现低温高湿的环境。及时摘除老、黄、病叶。

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汰除菌核,或温室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

种子处理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把菌核烫死,然后移入温水中浸种。或用10%盐水漂洗种子2-3次,可除掉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或用种子重量0.4%一0.5%的50%异菌脲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

土壤处理。定植前可用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g/m2+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5g/m2+20%甲基立枯磷乳油2—3g/m2,拌细干土1kg,撒在土表,或耙入土中,然后播种,或用2.5%咯菌腈悬浮剂5ml/m2混匀后均匀撒在育苗床上。也可选用40%福尔马林用药20—30ml/m2加水2.5—31,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潮湿的草帘或薄膜覆盖,闷2—3天,充分杀灭病菌,然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15—20天待药气散发后,再进行播种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配方进行防治: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6%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600—1000倍液+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可用10%百菌清烟剂每100亩空间用药25—40g、10%腐霉利烟剂每100m3空间用药25—40g、15%百·腐烟剂每100m3用药25—40g熏烟。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1kg亩喷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