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叶蜂以幼虫取食小麦等植物叶片,由叶尖和叶缘开始咬食,将叶片吃成缺刻状,严重时可将麦叶吃光,仅留下主脉。主要发生 在淮河以北麦区。麦茎蜂幼虫钻蛀茎秆,使麦芒及麦颖变黄,干枯失色,严重时整个茎秆被食空,后期全穗变白,茎节变黄或黑色,有的从地表截 断,不能结实。老熟幼虫钻入根茎部,从根茎部将茎秆咬断或仅留 少量表皮连接,断面整齐,受害小麦易折倒。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等西北麦区。农业防治:对于麦叶蜂,在种麦前深耕可把土中休眠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而死亡。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减 轻为害。对于麦茎蜂,采用麦收后进行深翻,收集麦茬沤肥或烧 毁,杀伤根茬内的越冬虫,还有抑制成虫出土的作用;尽可能实行大面积的轮作;选育秆壁厚或坚硬的抗虫高产品种。化学防治:麦叶蜂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一般抽穗前后)施药。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50毫升,或2. 5%溴氰菊酯乳 油10〜15毫升,对水45〜50千克喷雾。在麦茎蜂发生为害重的 地区于5月下旬洋槐开花期成虫发生高峰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9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1 200倍液,也可喷撒1. 5% 乐果粉或2. 5%敌百虫粉,每亩2. 5〜21. 5千克。土壤处理,成 虫羽化初期,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0.25千克,对水1千克加细沙30千克拌匀撒施。最好结合中耕翻入地下,可提高防治 效果。
上一篇: 银耳的医药作用有哪些?
下一篇: 苹果采前最后一遍药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