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水荸荠一般于清明至谷雨期间育苗。播种前种荠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8~24小时,或用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浸泡24小时消毒。然后在地面铺湿稻草,将种荠交替叠放3~4层排列于稻草上,顶芽朝上,再用稻草覆盖,每天浇水2~3次,保持湿润,10~15天后,开始冒青,芽长1.5厘米时,除去稻草,继续浇水保持湿润,20天后叶状茎开始生长并有3~4个侧芽同时萌发时,即可栽植于秧田。
荸 荠种子萌发率低,一般不用种子繁殖。长江流域可于4月上旬开始育苗,因当时外界温度较低,应在室内或塑料薄膜小拱栅内进行。选球茎较大、顶芽和侧芽完整、无伤口腐烂、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种荠催芽。催芽时.将种荠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叠放3~4层,上铺一层薄薄的稻草,每天浇水保持湿润。气温在12℃以上时,7-10天即开始萌芽。当芽长到3-4cm,幼根开始发生时,即可进行栽植。
长江流域种用荸荠,一般于当年12月挖起贮藏备用。也可以田间越冬保存,次年直接挖起育苗。长江流域可于4月上旬开始育苗,宜在室内或塑料薄膜小拱棚内进行。选个体较大、顶芽和侧芽完整、无伤口,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球茎催芽。种荠育苗前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种球浸泡18~24小时消毒。根据栽种面积需要,在旱地整一适当大小苗床,种荠按3㎝间距排播,覆盖细土,厚度以盖住顶芽为宜,灌水保湿20~25天,苗高20~25㎝时假植至水田,密度放稀至12~15㎝,前期水深1~2㎝,后期可加深至2~3㎝,每周追浇稀粪水1次。待苗高35~40㎝时即可定植,在定植前再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根18小时,同时剔除病弱苗。
荸荠可作为早稻后作物,在小暑前后几大育苗。荸荠种要在大田越冬后,翌年惊蛰至清明前挖取。阴干后,顶芽朝上,交错堆放3至4层,每层上撒于泥,顶上覆土或稻草。也有在缸内贮藏至育苗前取出。选圆整、大小均匀(直径3厘米左右)色泽鲜润,芽充实,脐洼深而不腐烂的球茎作种。摘去顶芽尖0.5厘米,浸种1至2大,将种齐排列在苗床中。苗床要平整泥栏,井铺一层河泥浆,厚约半个荸荠,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种养顶芽朝上,栽于苗床中,日晒半天后丙浇河泥浆1至2次,盖没种养为止。搭棚高33厘米余,上盖草帘,日盖夜揭,至定植前10天,除去草帘,每天浇水1次,在苗高3.3厘米左右时,浇薄泥水2次。播后30天,株高约21-24厘米时定植。每亩播种量4O至50公斤。定植定植时,按早栽、田肥宜稀;迟栽、田瘦宜密的原则。在大暑前后(不过立秋关)定植。行距0.5米,株距0.33-0.4米。每亩种植3500-4000穴,每穴种1丛,每丛具有3至5根管状茎。栽植深度一般约与管状茎基部等齐,深约6厘米。栽植过浅,球茎易浮起,难成活,且常引起分驶过多,地上部提前枯萎,下部匍匐茎不结球茎;栽植过深,分株不旺盛,结球茎少,产量低。栽植后,顺手将根蒂泥土抹平,便于根与泥吻合,易于成活。
荸荠作为早稻后作物,在小暑前后几大育苗。荸荠种要在大田越冬后,翌年惊蛰至清明前挖取。阴干后,顶芽朝上,交错堆放3至4层,每层上撒干泥,顶上覆土或稻草。也有在缸内贮藏至育苗前取出。选圆整、大小均匀(直径3厘米左右)色泽鲜润,芽充实,脐洼深而不腐烂的球茎作种。摘去顶芽尖0.5厘米,浸种1至2天,将种整齐排列在苗床中。苗床要平整泥土,上铺一层河泥浆,厚约半个荸荠,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种养顶芽朝上,栽于苗床中,日晒半天后浇河泥浆1至2次,盖没种为止。搭棚高33厘米余,上盖草帘,日盖夜揭,至定植前10天,除去草帘,每天浇水1次,在苗高3.3厘米左右时,浇薄泥水2次。播后30天,株高约21-24厘米时定植。每亩播种量4O至50公斤。
上一篇: 如何饲养管理泌乳早期奶牛?
下一篇: 西葫芦虫害红蜘蛛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