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病虫害有10多种,常见的有"二病三虫,即细菌性缘枯病,白粉病,小地老虎,蚜虫和红叶螨,要十分注意防治。
1、细菌性缘枯病。该病病原为边缘假单胞菌边缘假单胞致病型,除侵染南瓜外,还可侵染黄瓜。南瓜的叶、叶柄、茎、卷须和果实均可受害,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型,叶柄、茎等上病斑亦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木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该病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引起的湿度变化及叶面结露影响。当湿度上升到70%以上或饱和达6-8小时即可发病,结露时间越长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以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2小时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选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在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1:2:300-400波尔多液喷雾。
2、白粉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6月上旬开始发生,该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寄主叶片上,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着在叶表面,从萌发到侵入需24小时,5天后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一般湿度大有利于其流行。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技术要点:早预防、午前防、喷周到和大水量。保护地可采取烟雾法,硫磺粉熏烟或45%百菌清烟剂熏。
3、小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幼虫将南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甚至毁种。小地老虎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卵产在5厘米以下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卵散产或成堆产。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3龄后分散危害,白昼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危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1代幼虫危害期在4月上旬至下旬。定苗前每平方米有幼虫0.5-1头,定苗后每平方米有幼虫0.1-0.3头即应防治。
防治方法:早春清除田内外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是关键的一环。如发现1-2龄幼虫,应喷药除草。定植前,小地老虎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等杂草堆放诱集幼虫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小地老虎1-3龄幼虫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喷洒40.7%毒死蜱乳油,每亩90-120克对水50-60千克,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
4、瓜蚜和红叶螨。瓜蚜以成、若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汁液。叶片受害后卷缩,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瓜蚜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越冬寄主或以成蚜在温室内蔬菜上越冬或继续繁殖。5月份产生有翅蚜迁入瓜地。6月份虫口密度最大,为害最重。红叶螨又名红蜘蛛,5月上、中旬迁入南瓜田,先点片发生而后扩散全田。高温低湿的6-7月危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亩用10%蚜虱净20克对水40千克喷雾;防治红叶螨可用扫螨净或克螨特。蚜虫和红叶螨并发田地可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
1、主要病害
⑴南瓜白粉病。
症状:南瓜白粉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并以生长中后期为害较重。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也有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出现近圆形白色粉状小霉点,以叶面为多,后渐扩大,白粉斑连成大块,发病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白粉下面的叶组织先为淡黄色,后变褐色,后期变成灰白色,叶片干枯卷缩。叶柄和嫩茎的症状与病叶相似但白粉较少。
防治防治:①选用抗病良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②种子消毒: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露白时播种,药剂防治:4月下旬—7月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发生前可选用53.8%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发病初期可选用10%世高15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或43%普力克5000倍液,或12.5%速保利2000倍液,或2%加收米600倍液进行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4次。也可采用小苏打600倍液防治,在个别叶片有1—2个病斑时开始喷雾,每3—4天喷1次,连续喷4—6次。小苏打既能防病害,又能促进生长,且使南瓜产量提高10—20%。喷雾时尽量使用小孔径喷片,以降低叶片表面湿度。
⑵南瓜霜霉病。
症状:与黄瓜霜霉病不同,南瓜霜霉病不会产生明显的多角形病斑,而是略微呈圆形。最初在叶片上出现模糊的黄色针尖状小斑点,随病情发展病斑略扩大,呈不规则形,变为黄褐色,湿度高时在叶背面生成灰白色霉层。严重时,病叶迅速枯萎或叶缘枯萎。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高地温。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空气湿度过高和叶片表面结露。②药剂治:发病初期喷洒70%乙磷•锰锌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 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⑶南瓜枯萎病
症状:识别南瓜枯萎病又称红腐病。幼苗染病,子叶先变黄、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或茎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成株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果实染病引起果腐,多发生在雨季近成熟的果实上,从果实伤口处先发病,后渐向瓜心蔓延,病果肉初黄色,后变为紫红色,瓜腔染病后,迅速腐烂。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病情扩展缓慢,后形成污褐色坚硬的疤痕
防治方法:①实行与瓜类蔬菜4—5年轮作,前茬作物不能是甜瓜、黄瓜等瓜类蔬菜。②增施磷钾肥,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性。③用农抗120,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液交替灌根。④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混合灌根。
⑷花叶病毒病
症状:主要表现叶绿素分布不均,叶面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斑驳花叶,有时沿叶脉叶绿素浓度增高,形成深绿色相间带,严重的致叶面呈现凹凸不平,脉皱曲变形。
防治方法: 种子用10%磷酸三纳浸种20分钟,水洗后播种;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次。
2、南瓜虫害。主要虫害有青虫、黑头虫、瓜呀等。
⑴黑头虫。吃瓜的表皮。
防治方法:对于青虫和黑头虫可用50%锌硫酸乳油+90%晶体敌百虫(1:1000+1:1500倍)。5%抑太保(1:2000-1:3000);钻心虫就用97%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较好,对果质不会有影响也无农药残留;防治青虫、黑头虫在下午五点左右进行喷雾,防治老鼠在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傍晚时候放药较好。
瓜蚜。以成虫及若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作物汁液,为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缩,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① 采用2.5%保得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洒时应尽量将喷嘴对准叶背,将药液尽量喷到瓜蚜体上。②保护地可选用杀蚜烟剂,每亩400--500克,分散成4--5堆,点燃密闭3小时,杀蚜效果90%以上。
上一篇: 大葱对温度和光照有什么要求?
下一篇: 造成大棚番茄卷叶的原因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