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几乎不吃草料,仅舔食少量的混合精料,体温升高不明显,测量为39.9℃。触摸下颌部及面部的脓肿,有波动感且柔软,无热无痛。有的脓肿部被毛脱落,皮肤变薄,之后自然破溃形成瘘管,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
羊放线菌病的防治措施:
(1)注意清除发霉、变质的饲料;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物和芒刺;饲喂质地柔软的饲料或将饲料浸软后饲喂;发现皮肤和粘膜损伤及时进行处理;注意饲槽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改善饲养条件,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羊的体质和抗病力,发现病羊,及时进行隔离。
(2)对于脓肿小的病羊采用封闭疗法,用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0.5%普鲁卡因5毫升,分3~5个点在脓肿周围分点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
(3)对于脓肿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鱼石脂软膏,以促进脓肿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在脓肿部的最低位置处横向切开1.5~2cm的开口,然后挤压脓肿壁将脓汁挤出,之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用碘酒纱布填塞创腔,注意创口外留有2cm左右的纱布,以便于脓汁的流出,每天更换一次纱布,并且在创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扩散。
(1)注意清除发霉、变质的饲料;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物和芒刺;饲喂质地柔软的饲料或将饲料浸软后饲喂;发现皮肤和粘膜损伤及时进行处理;注意饲槽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改善饲养条件,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羊的体质和抗病力,发现病羊,及时进行隔离。
(2)对于脓肿小的病羊采用封闭疗法,用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0.5%普鲁卡因5毫升,分3~5个点在脓肿周围分点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
(3)对于脓肿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鱼石脂软膏,以促进脓肿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在脓肿部的最低位置处横向切开1.5~2cm的开口,然后挤压脓肿壁将脓汁挤出,之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用碘酒纱布填塞创腔,注意创口外留有2cm左右的纱布,以便于脓汁的流出,每天更换一次纱布,并且在创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扩散。
羊放线菌病的症状:
病羊下颌部、面部、颈部或乳房处有肿块,有的较硬,有的柔软有波动感,无热无痛。有的脓肿部被毛脱落,皮肤变薄,之后自然破溃形成瘘管,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病羊精神尚好,有的沉郁,食欲、反刍下降,严重的几乎不吃草料,仅舔食少量混合精料,体温升高不明显。因肿块多发生于放线菌肿常发部位,怀疑为放线菌病,用注射器于脓肿部抽取少量脓汁,将一二滴脓汁滴于载玻片上,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混匀溶解脓汁后,加盖玻片。低倍弱光下镜检,可见有黄色的直径为3毫米的菊花状菌,确认为放线菌病。
羊放线菌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青霉素为首选药。用量和疗程依每只羊的病情轻重而定。每天静脉用药100万IU~200万IU(国际单位)。在清除病灶、引流或切开排脓前二三天开始用药,术后再用药三四天,为促进青霉素渗入病灶处,可加用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20毫升口服,每天一二次。患部可以用碘酒涂抹,也可以用2克碘化钾溶于1毫升蒸馏水中再和5%的碘酒混合,一次注射于患部。为加强青霉素的疗效,亦可与磺胺药物并用,磺胺药物每日一二克口服。当青霉素无效时,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和利福平等广谱抗菌药物。
2.手术疗法
①对于脓肿小的病羊采用封闭疗法,用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0.5%普鲁卡因5毫升,分三五个点在脓肿周围分点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
②对于脓肿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鱼石脂软膏,以促进脓肿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在脓肿部的最低位置处横向切开1.5厘米~2厘米的开口,然后挤压脓肿壁将脓汁挤出,之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用碘酒纱布填塞创口。注意创口外留有2厘米左右的纱布,以便于脓汁的流出。每天更换1次纱布,并且在创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扩散。
③对于严重、泛发感染的病羊,可考虑淘汰。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营养和加强对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在抗生素广泛应用后,放线菌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临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几乎不吃草料,仅舔食少量的混合精料,体温升高不明显,测量为39.9℃。触摸下颌部及面部的脓肿,有波动感且柔软,无热无痛。有的脓肿部被毛脱落,皮肤变薄,之后自然破溃形成瘘管,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
诊断:
①病羊下颌部及面部的脓肿有波动性,个别病羊的脓肿破溃形成瘘管后流出脓汁,怀疑是放线菌病。②用注射器于脓肿部抽取少量脓汁。将1~2滴浓汁滴于载玻片上,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混匀溶解脓汁后,加盖玻片搓压。低倍弱光下镜检,有黄色的直径为3毫米的菊花状菌,确认为放线菌病。
治疗:
①对于脓肿小的病羊采用封闭疗法,用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0.5%普鲁卡因5毫升,分3~5个点在脓肿周围分点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
②对于脓肿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鱼石脂软膏,以促进脓肿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在脓肿部的最低位置处横向切开1.5~2cm的开口,然后挤压脓肿壁将脓汁挤出,之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用碘酒纱布填塞创腔,注意创口外留有2cm左右的纱布,以便于脓汁的流出,每天更换一次纱布,并且在创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扩散。经过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结合改善饲养条件,提高营养水平,病羊基本可以痊愈,恢复健康;
③据有关资料介绍,也可采用中药治疗:当归15g,生地6g,蒲公英30g,二花12g,连翘6g,赤芍6g,川芎6g,瓜蒌6g,龙胆草12g,山枝6g,甘草10g,共研细末,煎水灌服,每日1剂,连用5日。
病因分析:
①如果青贮的青玉米秸效果不理想,发霉变质,用来饲喂羊只可致使发病;
②青贮的玉米秸中含有的尖锐物和芒刺,将羊口腔粘膜刺伤,使病菌有机可乘;
③饲养条件差,造成体质弱,抗病力差。
防治措施:
①注意清除发霉、变质的饲料;
②注意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物和芒刺;
③饲喂质地柔软的饲料或将饲料浸软后饲喂;
④发现皮肤和粘膜损伤及时进行处理;
⑤注意饲槽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⑥改善饲养条件,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羊的体质和抗病力;
⑦发现病羊,及时进行隔离。
症状:羊颜面、下颌、乳房出现肿块,进而化脓、溃烂,羊食欲下降,皮张、羊毛损坏,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益差。
治疗: 常采用药物、手术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
1.药物疗法 青霉素为首选药。用量和疗程依每只羊的病情轻重而定。每天静脉用药100万IU~200万IU(国际单位)。在清除病灶、引流或切开排脓前二三天开始用药,术后再用药三四天,为促进青霉素渗入病灶处,可加用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20毫升口服,每天一二次。患部可以用碘酒涂抹,也可以用2克碘化钾溶于1毫升蒸馏水中再和5%的碘酒混合,一次注射于患部。为加强青霉素的疗效,亦可与磺胺药物并用,磺胺药物每日一二克口服。当青霉素无效时,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和利福平等广谱抗菌药物。
2.手术疗法 ①对于脓肿小的病羊采用封闭疗法,用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0.5%普鲁卡因5毫升,分三五个点在脓肿周围分点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②对于脓肿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鱼石脂软膏,以促进脓肿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在脓肿部的最低位置处横向切开1.5厘米~2厘米的开口,然后挤压脓肿壁将脓汁挤出,之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用碘酒纱布填塞创口。注意创口外留有2厘米左右的纱布,以便于脓汁的流出。每天更换1次纱布,并且在创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扩散。③对于严重、泛发感染的病羊,可考虑淘汰。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营养和加强对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在抗生素广泛应用后,放线菌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临床症状】
1. 初期颌骨有界限性的不能移动的肿胀,触摸时有痛感。有时肿胀增大迅速,1~2月内有可能蔓延至面骨的大部分。口腔内的硬腭肿大。如果鼻骨肿大,可能发生吸气困难,饮食艰难。凡骨肿胀迅速的,短期内身体即变为消瘦。
2. 病部骨头常逐渐发生稀疏性骨炎,皮肤附着于骨骼,表面常有瘘管及肉芽性肿胀,从瘘管及脓肿流出浓厚的干酪样脓液,为灰黄色或白色。肿胀生长的速度很不一致,有些病例,骨炎常恶化,在短期内可使骨质毁坏;有的肿胀却停止在某一阶段,甚至完全停止发展。此后瘘管与肉芽愈合,但数月以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1. 碘剂治疗
(1)静脉注射10% 碘化钠溶液,并经常给病部涂抹碘酊。氯化钠的用量为20~25mL,每周一次,直到痊愈为止。
(2)内服碘化钾,每次1~1.5g,每天3次,作成水溶液服用,直至肿胀完全消失。
(3)用碘化钾2g溶于1mL蒸馏水中,再与5% 碘酊2mL,一次注射于患部。
2. 手术治疗
(1)对于较大的脓肿,用手术切开排脓,然后给伤口内塞入碘酊纱布,1~2天更换一次,直到伤口完全愈合为止。
(2)抗生素治疗。给患部周围注射链霉素,每日一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链霉素与碘化钾同时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上一篇: 荔枝树品种分类?
下一篇: 朱砂根应该选择怎么样的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