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瓜果园艺 > 其他瓜果 > 白粉虱的发生有哪些规律?如何防治? 其他瓜果

白粉虱的发生有哪些规律?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又叫小白蛾,因虫体和翅表面被白色蜡粉而得名。为害植株和果实。成虫一般集中栖息于嫩叶背面,吸取汁液并产卵,致使叶片生长受阻而变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成虫和若虫还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或果面,引起煤污染,导致叶片萎蔫,植株枯死。白粉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成虫体长约0.8~1.4毫米。淡黄白色到白色,雌雄均有翅,翅面覆有白色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1龄若虫体长约0.29毫米,长椭圆形。2龄约0.37毫米。3龄约0.51毫米,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4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卵长椭圆形,长径0.2~0.25毫米,侧面观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卵产于叶背面,初产时为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

防治上,为害初期,可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锰乳油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喷施叶片,重点喷施幼嫩叶片的背面,每5~7天一次。专家提示: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但忌白色、银白色,不善于飞翔。成虫喜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极不易脱落。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不断向上部叶片转移,因而植株上各虫态的分布就形成了一定规律:最上部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深褐色的卵。再下部依次为初龄若虫、老龄若虫、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