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有多种。花叶型、条斑型、卷叶型等等。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汪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病株较矮。蕨叶型叶背叶脉呈紫色,叶片向上卷曲,变厚,变硬。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方弯卷,中叶呈球形,扭曲成螺旋状畸形。黄顶型病株顶叶色褪绿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中部稍突起,边缘多向下或向上卷起,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
番茄病毒病识别:
一、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植株略矮。
二、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冠变为巨花。
三、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条形斑块,斑块不深入茎、果内部。
此外,有时还可见到巨芽、卷叶和黄顶型症状;病原 引致番茄病毒病的毒原有20多种,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卷叶病毒(TLCV)、苜蓿花叶病毒(AMV)等。
烟草花叶病毒主要引番茄花叶症状,在高温强光照下,或与马铃著X病毒混合侵染时,产生条斑症症状。病毒粒体杆状,约280nm×15nm,失毒温度90-93℃10min,稀释限点1000000倍,体外保毒期72-96h,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形成症状的多样性。
黄瓜花叶病毒(CMV)主要引起番茄蔗叶症状。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35nm;失毒温度65-70℃, 10min,稀释限点1000-10000倍,体外保毒期3-4d,不耐干燥。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也会出现条斑或花叶的症状,表现出多种症状。
巨芽病,其病原是一种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存在于番茄的韧皮部、筛管及伴胞内,近圆形或椭圆形,哑铃形或不规则形,147-195nm×240-390nm,单位膜厚度约11nm。
卷叶型病株,则由烟草卷叶病毒(Tobacco leafcurl virus简称TLCV)侵染引起,其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茄科、菊科。病毒粒体双球形,大小25-30nm×15-29nm;靠粉虱传毒,汁液接触不传播,主要发生在气温高的南方或北方的高温季节。
苜蓿花叶病毒(Alfaifa mosaic virus,简称AMV)粒体杆菌状,直径18nm,长58.3nm。该病毒寄主范围广,除侵染豆科外,还侵染茄科、葫芦科、黎科等47科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0倍,钝化温度55-60℃,体外保毒期3-4d。
上一篇: 怎样提高油桃坐果率?
下一篇: 怎样防治生菜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