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苗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小麦

小麦苗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锈病 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病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麦蚜 蚜虫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蚜虱净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虫啉20克对水40~50公斤,顺麦垄喷雾,效果可达98%,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小麦出苗后30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当死苗率达到3%时,立即进行施药防治。穿施敌百虫毒饼: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先用温水将其化开,再加水至1.5公斤配成药液喷拌在10公斤已粉碎炒香的芝麻饼或菜子饼上,闷4~6小时,即成毒饼。用耧将毒饵穿施于麦田。此法灭虫保苗效果可达95%。喷灌药水:对出现点片危害的地块,可每亩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水60~75公斤,顺麦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

小麦苗期主要病害包括锈病、纹枯病和全蚀病三种。
  1、锈病
  小麦锈病防治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2)药剂防治:播种前利用药剂拌种;病叶率达1%-5%时喷药防治 。(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足基肥,培育壮苗;拔节期适当追肥;控制浇水,降低田间湿度,严重发病后可不灌水。(4)消灭自生麦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压低秋苗发病率,可减轻锈病为害。
  2、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防治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选用中抗和耐病品种:当前生产上缺乏高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选用当地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是经济易行的控病措施。(2)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实行小麦与油菜、大豆等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适当降低播量,控制植株密度,增强麦田通透性;适当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合理密植,及时除草和排水,改善麦田生态环境,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和补偿能力。(3)化学防治:以种子处理为重点,春季重病田喷药剂防治。春季小麦病株率达20%的地块,应及时喷药,施药时间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
  3、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防治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种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 非寄主作物轮作。(3)深翻倒土,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小麦播种前,将土壤深翻40cm,以减少土表层菌源量,并结合增施无病菌的有机肥和磷肥(有机肥:3-4m2/亩;过磷酸钙:50kg/亩);冬麦返青拔节期适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加强水肥管理;病场土、病麦糠、病麦秸和病麦茬等都不能用于沤肥,如需要时必须进行高温沤制。(4)药剂防治:一是播种前药剂拌种,目前有效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敌萎丹)、咯菌腈(适乐时)、硅噻菌胺(全蚀净)、烯唑醇、戊唑醇等。二是土壤处理。播种造墒前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3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然后旋耕或多菌灵和粉锈宁各1公斤混合物撒于地表旋耕。三是春季发病麦田药剂喷灌根部。

一、小麦苗期虫害防治 小麦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灰飞虱、土蝗、小地老虎、蟋蟀。
1.蚜虫、灰飞虱 蚜虫和灰飞虱除直接危害小麦造成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丛矮病等虫传病毒病。
一是清除杂草:许多杂草是蚜虫、灰飞虱的宿主,清除田边、渠旁杂草,可大大减轻蚜虫和灰飞虱的发生。二是药剂防治:小麦齐苗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加适量有机硅助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米宽的药带。
2.土蝗 可选用菊酯类农药,一般亩用50毫升菊酯类农药加诱虫烯20毫升拌麦麸10公斤左右,在土蝗2龄以前于上午10点后均匀撒施于麦田。
3.小地老虎 出苗后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6~8公斤撒施于麦苗根际附近。
4.蟋蟀 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毫升,或2.5%联苯菊酯乳油80~100毫升,加诱虫烯20 毫升,对水30公斤,于成虫发生期均匀喷雾。
二、小麦苗期病害防治 小麦苗期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
1.小麦锈病 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易发病。在秋苗期,当发病率达到5%时,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40毫升,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
2.小麦全蚀病 小麦苗期主要侵染根和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地上表现病苗基部叶片发黄,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对于曾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在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20~200克,对水50~60公斤,顺垄喷洒幼苗,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危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3.小麦纹枯病 小麦出苗后危害小麦地下茎,使之变为褐色,并向上发展,在基部l~2节的叶鞘上形成许多椭圆形病斑,病斑向内发展深入茎秆,导致烂茎死苗。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50克,或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75克,对水50~75公斤顺垄喷施,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