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型酮病诊断较为困难。由于本病在高产牛群已普遍存在,所以对产后10~30d的母牛应特别注意食欲的好坏和奶产量的变化。确诊需对血、乳和尿中酮体进行检测。综合判定主要考虑以下三点:(1)多发于高产母牛。(2)在产后10~30d内,40d后少见。(3)日粮能量水平不足,进食量不足。 防治; 对酮病患牛,通过适当针对性治疗都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痊愈。已经痊愈的奶牛,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又有复发的可能。也有极少数病牛,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最后被迫淘汰或死亡。对于继发性酮病,应尽早做出确切诊断并对原发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原则 提高血糖浓度,减少脂肪动员,促进酮体的利用,增进瘤胃的消化机能,提高采食量。
2.治疗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替代疗法。即葡萄糖疗法,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1000mL,对大多数病畜有效。因一次注射造成的高血糖是暂时性的,其浓度维持仅2h左右,所以应反复注射,如加5%氯化钙200~300 mL可加速治愈。
(2)激素疗法。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200~600IU,一次肌肉注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可的松1000mg肌肉注射对本病效果较好,注射后40h内,患牛食欲恢复,2~3d后泌乳量显著增加,血糖浓度增高,血酮浓度减少。
(3)其他疗法。对神经性酮病可用水合氯醛内服,首次剂量为30g,随后用7g,每日两次,连服数日。提高碱贮,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液500~1000mL,一次静脉注射。为了促进皮质激素的分泌,可以使用维生素A每千克体重500IU,内服;维生素C 2~3g内服。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过氧物,以增加肝糖量,可用维生索E 1000~2000mg,一次肌肉注射,或7000mg口股,连服2~3d。为加强前胃消化机能,促进食欲,可灌服人工盐200~250g和酵母粉500g;维生素B1 20mL,一次肌肉注射。酮病病牛可疑与辅酶A缺乏有关,可使用辅酶A的前体—半胱胺750mg静脉注射,每隔1~3d静脉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中药处方,当归、川芎、砂仁、赤芍、熟地、神曲、麦芽、益母草、广木香各35g,研末,开水冲调灌服,每日或隔日一次,连服3~5次,对增进食欲,加速病愈效果较好。
3.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保证母牛在产犊时的健康。
(2)加强干奶牛的饲养 应防止干奶牛过肥,应限制或降低高能浓厚饲料的进食量,增加干草喂量。
(3)分群管理 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进行分群管理,同时应随时调整营养比例。饲料要稳定,防止突然变更;饲料品质要好,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4)加强运动,增加全身抵抗力。舍饲母牛每日必须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减少产后子宫弛缓、胎衣不下的发生,增进食欲。
(5)加强临产和产后牛只的健康检查。建立酮体监测制度。定期检查。产前10d,隔1~2d测一次;凡是血酮含量在1.0mmol/L的因注意,有发展成亚临床酮病的趋势。
(6)定期补糖、补钙 对年老、高产、食欲不振及有酮病病史的牛只,于产前1周开始补50%葡萄糖液和20%葡萄糖酸钙液各500mL,一次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共补2~4次。
(7)调整日精结构,增加生糖先质物质。在高产而又有酮病发生的牛群中,应加强日粮的供应。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水平;减少生酮饲料的喂量,考虑应用生糖先质物质的补饲。
上一篇: 葱花根线虫防治和方法?
下一篇: 玉米药害叶片有什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