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①资源的市场化。在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排除传统的计划手段,打破了行业、地域、隶属和经济成分的界限,劳力、资金、技术可以在广阔的社会再生产领域中自由流动,由各生产经营主体依据市场来进行优化配置,并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整合或调节。
②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组织所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成员的自给自足,也不是求得自给自足基础上的剩余,而是完全用于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企业的生产目的,在商品与货币的往复循环过程中得以实现;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商品展开的。
③生产的专业化。就是要求逐步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以及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再生产诸环节的内在有机联系。企业在生产力的总体布局上,重点发展一个主导产业或主要产品,从原料的生产到产品的初加工、精加工,都尽可能地提高专业化程度,企业以专来发挥优势,以专来创造特色,以专来求得规模效益。
④效益的最大化。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兴起,其终极原因是效益的驱动。以效益为中心,是这类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准则。生产经营的决策,是以效益为依据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决定取舍。⑤企业的集团化。由于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是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下的集团化。走集团化的道路,是每一个产业化经营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尽管目前一些产业化经营组织发育还不成熟,规模也不算大,有的仍然处于初级形态的联合与合作,但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是它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的趋势。
上一篇: 西葫芦免疫病的发病症状有哪些?
下一篇: 如何防治莼菜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