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龄~2龄幼虫沿柄下行至银杏苗顶芽处自一侧蛀食或沿顶芽处下蛀入嫩枝,造成顶梢或顶部簇生叶死亡,危害十分严重。3龄前的幼虫食量较少,较集中,随着幼虫生长而逐渐分散,进入4龄食量大增,可食光叶片,只剩叶柄。幼虫7月~8月份为害最盛。
灯光诱杀成虫 ;种植诱集带,集中灭虫 ;在幼虫孵化高峰施药; 秋季深翻灭蛹 ;最好种植抗虫品种 。
抗虫棉决不是无虫棉。在棉铃虫在发生年份也要及时防治,才能确保获得高产。在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每年发生4―5代,第一代在棉田以外的寄生植物上发生危害,第2、3、4代在棉田危害。根据多年来的虫情发生,第二代棉铃虫多数年份在6月10日前后开始落卵。6月15日前后进入落卵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根据“治虫不见虫,施药用在卵高峰”,以及“治早、治小”的原则。在6月15日前后,如果百株累计落卵量达100粒,则达到棉铃虫防治指标,可以采用40%水胺硫磷、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对棉铃虫卵和幼虫进行防治,能够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6月20日左右进行第二次用药。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由于有乱代现象,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每代棉铃虫至少要防治3遍,即每月的15―25日之间,用3―4遍药,每遍药间隔3天左右,防治棉铃虫的药剂很多,如毒死蜱、氯氰菊酯、氟虫脲等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有效药剂,可因地制宜选用。关键是要掌握最佳用药时间和正确的施药部位及合理的施药方法。
上一篇: 保护性耕作地为什么要进行地表处理?
下一篇: 能量营养供应不足对繁殖母牛的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