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
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病部产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人,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栽植过密,株间生长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有白粉虱为害时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0%世高(恶醚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9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洒兑好的药液60~65升,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前3天停止用药。
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初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见于为害棚室栽培的甜椒。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入,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栽植过密,株间生长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有白粉虱为害易诱发此病。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将9霉(止稀释,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5—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3天喷施一次。
也可以针对发病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
发病环境:
⒈连作地,前茬作物病菌残留量多的田块;
⒉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土壤偏酸的田块;
⒊氮肥施用过多,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不通风透光;
⒋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
⒌高温高湿易发病;;
⒍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⒎最易感病温度32℃左右,
上一篇: 枇杷的那部分有药用价值?
下一篇: 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