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轮作。实行3—5年的轮作。
2.合理密植。向日葵种植密度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肥料、栽培措施及品种特性来确定,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是降低空秕率的有效途径。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食用葵保苗应在3—3.75万株/公顷(15亩),株行距为40×70厘米;油用葵保苗应在4.8—5.25万株/公顷,株行距为35×50厘米。
3.选用优良品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等因素,选用高产优质、结实率高、粒大饱满的优良品种是防止空秕的根本措施。
4.加强水肥管理。向日葵苗期需肥较少,现蕾至开花期需肥量最大,需氮、磷、钾量分别占一生用量的67%、54%、66%。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重施种肥,合理追肥,以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为减轻空秕率奠定基础。
5.人工辅助授粉。向日葵白花不结实,人工辅助授粉或借助昆虫异花授粉才能结实。人工授粉方法是:用棉花作粉扑,授粉时一手扶着花盘,一手拿着粉扑子,先在一个花盘上轻轻摩擦几下,然后再往另一个花盘上轻轻擦几下,这样依次下去,直到授完为止。或采用花盘接触法,即在盛花期将相邻的2个花盘“脸对脸”轻轻摩擦几下即可达到授粉的目的。授粉时间以开花后2-3天的9-11时最为适宜,一般整个花期授粉2—3次即司。
6.病虫草害防治。向日葵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也称烂盘病和锈病。化学防治:土壤消毒,主要以喷洒农药杀灭土壤中越冬的病菌孢子,在向日葵播种前用五氯硝基苯30—50千克/公顷,掺和湿润的细沙土150—225千克,搅拌均匀后撒在田间翻耕,即可抑制菌核病的萌发;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向日葵螟是危害向日葵最重的一种害虫,花盘被害率一般可在10%-30%,重者可达100%,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在幼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洒90%的敌百虫500倍液防治,间隔6—7天,连喷2—3次。
7.及时整枝。从花盘形成期,有些品种在茎秆中上部常发生分枝现象,需要及时消除,使营养集中到主茎花盘上,以保证籽粒饱满充实。打杈工作要及时,做到“打早、打小”,即“枝杈一冒,立即打掉”。
上一篇: 猪圆环病毒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下一篇: 奶牛酮病发病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