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如何饲养才能提高猪的瘦肉率?

如何饲养才能提高猪的瘦肉率?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养猪经济效益的高低,与普通品种相比,优良品种的饲料消耗要低15%左右。优良品种猪的产仔率、成活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也都比较高。选种时要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选择,如外形特征,背膘厚度,瘦肉率的高低,单位增重饲料消耗率等。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皮特兰等都是优良的品种,也是开展经济杂交的优秀父本。

  2. 经济杂交

      进行经济杂交,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生产瘦肉型商品猪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杂交组合有杜×长×大或杜×大×长经济杂交。用良种猪与当地品种猪进行经济杂交,是改良当地猪种的很好手段,可以明显地提高猪的瘦肉率,降低饲料的消耗,缩短出栏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3. 科学的饲养管理

      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基本上分为“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几个阶段,在饲料营养方面必须进行科学的配比,为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营养,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了使瘦肉型猪充分发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还要为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规范的饲养管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饲料的消耗,降低饲养成本。经济效益好的猪场,其饲料消耗下降的26%归于饲养管理的改进。

      要养好商品瘦肉猪先要养好仔猪。仔猪的饲养关键在于抓好“三食”,过好“三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在饲养方式上一般采用一条龙法。为了提高猪的瘦肉率,也可以实行前期自由采食,后期定时定量的饲喂方法,以减少脂肪的沉积。

      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试验证明,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符合猪的生理要求,也便于饲喂;湿拌料的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25-1.5,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小猪阶段日喂4次,50公斤体重以后3次,饮水不限,供给清洁、温度适宜的饮水

  4. 4

    做好疫病防治


      猪病的发生、蔓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疾病或是死亡,都会给养猪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采用传统方法养猪,受疫病的威胁更大,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免疫程序,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

当前的维生素添加量主要是依据20~40年前的试验研究结果进行设计的,但与20年前相比由于瘦肉型,快速生长类型的猪的出现,以及新技术的采用,诸如早期隔离断奶技术(SEW)能够允许高达80%的容量来进行蛋白沉积,那些低免疫状态的猪每天能沉积200 g蛋白质,是传统饲养型沉积量的2倍。如果假定每单位的蛋白沉积都需要维生素的参与,那么,高瘦肉率猪所需的维生素B的可能是目前NRC标准的4~8倍, 1996年,美国学者Stahly和Cook研究了免疫状态对维生素B需要量的影响,通过给饲养动物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抗原刺激,取10~28 kg的猪,进行自由采食,在每组日粮中分别添加烟酸,泛酸,核黄素,B12和叶酸,日粮所提供的维生素生物利用率相当于NRC(1998)在5~10 kg阶段所需求使用量的70%,170%,270%,370和470%。无论是在中等水平的抗原刺激状态还是在高水平的抗原刺激状态,超过NRC标准的维生素B添加量能够使体增重分别增加21%和19%,而每http://www.med126.com/shouyi/yu/shuichan/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则分别降低10%和6%,根据这些数据,在10~28kg阶段,维生素B的添加量为NRC标准的370%能够具有最佳的生长效率和饲料转化率。

总之,养猪技术中在日粮中增加维生素B的添加量可以增加瘦肉的生长率,但是必须适量,是否可以大范围 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