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黄花菜怎么了? 其他经作

黄花菜怎么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图1受害的黄花菜。图2正常的黄花菜。

在黄花菜生产中,虫害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性最大的是黄花蚜虫。该虫一般 5月中、下旬群集于叶片背面,6 月中、下旬蔓延到薹、花蕾上,以 7 月危害最烈。以成若蚜群集在叶背、嫩梢、花序等部位,以吸食汁液危害,可造成叶片皱缩发黄,花枝扭曲不伸,花蕾瘦小脱落,严重时能覆盖整个花枝,远看像一支支灰白色蜡烛,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该蚜虫无翅孤雌若蚜体小柔软(1~2 毫米),绿色至紫红色;无翅孤雌成蚜体较大,长约 3毫米,腹部肥大,体呈紫红色至漆黑色,腹管指状或长管状。该蚜一年发生 10~30代,在南方一年发生多在 20代以上,世代重叠,在 20~25℃条件下,4~6天可完成一代。繁殖适温为22~26℃,相对湿度为 60%~75%。在南方无明显越冬现象。当春季黄花菜出苗后迁入,在花蕾期最多,尤其在降雨少,气候干燥时可大发生,危害相当严重。
防治黄花菜蚜虫应从嫩茎 15~20厘米高时,开始密切注意观察其植株上是否有白色的蚜虫,及时早治,其防治方法如下:
1.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铲除田间以及周边杂草,收获后深翻整地,杀死一部分越冬卵。
2. 天敌治蚜。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以消灭蚜虫。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捕食性的天敌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小花蝽等,寄生性的天敌有蚜茧蜂、蚜小蜂等寄生性昆虫。在生产中对它们应注意保护并加以利用,使蚜虫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以造成危害的数量之内。
3. 植物源农药防治。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属于生物源农药中的一大类。植物体产生的多种具有抗虫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类黄酮类、蛋白质类、有机酸类和酚类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如可选用 10%烟碱乳油 500~1000倍液,或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 200~5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每亩 50~120克喷雾防治。
4. 化学药剂防治。 露地栽培应掌握田间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 50%抗蚜威可湿粉剂 2000~3000 倍液,或 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每亩 5~10 克、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 14.4~26.4 克、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 15~20 克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共 2~3次,发生危害重时应 5~7天防治一次,连续数次,直到完全控制虫口密度。施药时间以早晨 6~7时为宜,因此时度较低,蚜虫活动不太频繁,施药时应注意着重喷叶片背面、嫩茎等部位,从上至下逐步喷洒。但应注意在收获前 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