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宜的温度育雏温度与雏鹅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活动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雏鹅育雏温度一般自30℃开始,1-5日龄适宜温度为30-26℃,6-10日龄适宜温度为26-23℃,11-20日龄以后适宜温度为23-18℃。在育雏期间应做到适时脱温。雏鹅的保温期在不同季节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南方一般冬季为6-10天、春季和秋季5-7天、夏季2-4天。北方气温较低,应适当延长保温期。
(2)适宜的湿度育雏期间的湿度一般前期控制在60%-65%,后期以65%-70%为宜。
(3)通风与阳光通风与温度、湿度三者之间应互相兼顾,在控制好温度的同时,调整好通风。一般控制在人进入鹅舍时不觉得闷气,没有刺激眼、鼻的气味为宜。如果天气比较好,雏鹅从5-10日龄可逐渐增加舍外活动时间,以便直接接触阳光,增强雏鹅的体质。
(4)合理的密度雏鹅生长发育极为迅速,随着日龄的增长,体格增大,所需活动面积也增大。因此,在育雏期间应注意调整饲养密度,按雏鹅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及时分群饲养,以利于提高群体的整齐度。
(5)合理分群在对雏鹅进行选择后,将弱雏和健雏分群饲养,有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便于管理。在育雏过程中,发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体质瘦弱的雏鹅,应及时挑出,单独饲喂,精细管理,可提高育雏期的成活率。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根据鹅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按大小、强弱分群饲养。特别是发病鹅群或群体中发病的个体,必须与其他鹅群分开,隔离饲养,精心管理,以提高出栏率和整齐度。
上一篇: 在小麦施肥上如何正确施用化学肥料?
下一篇: 柑桔落果是怎么回事?用什么方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