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板栗的采收与贮藏 其他经作

板栗的采收与贮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适时采收,保证栗果充分成熟

  板栗在充分成熟前10~15天增重最快,生产中以球苞(又称栗苞)由绿色变为黄褐色,并有30%~40%的球苞顶端微呈十字开裂,栗果为褐黑色且有光泽时开始分期分批采收较为适宜,切忌一次将成熟和不成熟栗苞全部打落。采收偏早,果实没有充分成熟,影响产量,且不耐贮藏。采收过晚,栗果落地易沾上污泥,影响外观,且因失水而风干,贮藏期间易发生霉烂,降低栗果质量。

  板栗贮藏以中、晚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品种较好,特别是南方产区尤其重要。采收时应选择晴天进行,阴雨天、雨后初晴或早晨露水未干时都不宜采收,否则腐烂严重,不利于贮藏。雨后最好连晴3~4天以后才采收贮藏,可以明显提高贮藏效果。采收方法多用竹竿打球苞(对准栗苞向外斜打,以免击伤枝叶)或用自制钩子钩。在采前要除尽树下杂草并保持地面平整,以便收集栗果和球苞。

  2 球苞集中沤制脱粒

  采下的球苞集中堆放在远离栗园、地势较高、阴凉通风的坚硬场所,堆积高度不超过1m,栗苞堆上面和四周用草覆盖,每天洒水1~2次,使栗苞充分沤制,约10天栗苞软化开裂即可取栗。通过沤制脱粒,可使大量的栗果害虫提前脱果,聚集在脱粒场所,便于毒杀或鸡群啄食,这是防治板栗果实害虫特别是栗实象甲的重要措施。

  3 栗果贮前处理

  3.1 “发汗”与挑选 脱苞后的栗果须尽快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并摊成薄层,使之“发汗”2~3天,每天轻轻搅拌数次,但严禁暴晒。“发汗”后,剔除杂质、病虫栗、机械损伤栗以及呈白色或淡黄色未充分成熟的栗。将初选后的栗果浸入1%食盐水中进行精选,因食盐水溶液比重较大,可剔除漂浮在水面上的虫栗、病腐栗、干栗以及发育不良的栗果。

  3.2 热水浸果杀虫 板栗果实害虫很多,尤以栗实象甲对贮藏栗果危害性最大。生产上采用热水浸果,对杀死栗果害虫甚为有效,且不影响板栗发芽。具体做法是:经“发汗”、分选的栗果采用50~55℃热水浸果10~15分钟或用90℃热水浸10~30秒钟(水量为栗果的2~3倍),严格控制水温和处理时间,以免因水温过高或浸泡时间过长而引起栗果烫伤或果肉变黑、霉烂,杀虫率可达90%以上。

  3.3 防腐、防发芽处理 杀虫处理后,栗果采用0.05%2,4-D与0.2%托布津(或5%食盐或0.1%高锰酸钾)混合浸果3~5分钟,然后及时晾干,即可采用湿沙、湿锯木屑贮藏或装入塑料(9415,35.00,0.37%)袋内贮藏。

  4 贮藏的方法与管理

  4.1 湿沙贮藏 是板栗贮藏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即在阴凉的室内地面上铺一层稻草,草上再铺8~10cm厚的清洁河沙(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度),其上堆放栗果,既可1份栗2份沙混合堆放,也可一层栗一层沙间隔堆放,每层3~5cm厚,最后覆沙5~10 cm,直至高约1m,上面用稻草覆盖。以后每隔20~30天翻动一次,发现堆内河沙发白(干燥时)可喷洒0.1%高锰酸钾水溶液,以保持湿润。湿沙贮藏板栗,果实不易变质,且有促进后熟的作用,因此作种子用的板栗多用此法贮藏。

  4.2 湿锯木屑贮藏 锯木屑松软,保湿能力强,是良好的贮藏填充材料。贮藏时可选用含水量30%~50%的新鲜锯木屑(手捏不出水),如用干木屑可加水湿润。将完好的栗果与湿锯木屑按1∶1比例混合,盛入木箱(桶)中,上面覆盖8~10cm厚湿锯木屑,贮于阴凉通风处即可。或在通风凉爽的室内用砖围成长1m、宽1m、高40cm的方框,框内地面先铺一层湿木屑,然后将栗果与湿木屑按1∶1比例混合倒入框内,上面再覆盖8~10cm厚湿木屑。贮藏期间,早期10~15天翻动一次,中、晚期20~30天翻动一次,并去掉烂果。

  发现锯木屑过于干燥时宜喷0.2%托布津溶液,以提高湿度。采用湿锯木屑贮藏易翻动,烂果易识别,贮后栗果颜色漂亮,可在生产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