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主要应抓好育苗质量、栽植密度及前期管理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广玉米专用复混肥、田坎玉米种植。结合市场需求适度发展菜用玉米,试种特色玉米。
1、 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新品种:
选用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生育期适中、植株紧凑或半紧凑的高产优质杂交杂交新品种。
2.适时早播:气温稳定通过7~8℃时为玉米适宜播种期。一般来说,沿江河谷、浅丘平坝地区在3月1~5日播种,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在3月5~15日播种,800米以上高山区在3月20~25日播种。
3、种子处理,催芽播种:选用纯度高、净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0~55℃温水浸泡2-3小时,捞起滤干,保持在20℃以上温暖的地方催芽至粉嘴即可播种(包衣种子采用干种子直播,严禁浸泡催芽)。
4、培育壮苗,适时移栽:采用地膜肥球育苗、玉米软盘等培育壮苗。移栽叶龄为3-4叶,将苗分级、带泥带药移栽,栽时做到窝大底平,双株错窝定向移栽,不栽老弱苗。栽后应施足定根清粪水。栽后发现缺苗应及时补栽。
5.合理密植:一般紧凑型品种亩栽2800~3000株,半紧凑型亩栽2600~2800株,松散型亩栽2500~2600株为宜。2米开厢的玉米小行间距50~60厘米, 山区167厘米开厢的玉米小行间距45~55厘米。
6、配方施肥:玉米施肥重点是底肥和攻苞肥,看苗巧施苗肥和拔节肥。亩用35%复混肥30公斤或50%的BB肥20~25公斤,另加人畜粪水1500公斤,在重酸性和石灰性土壤每亩加锌肥1.5公斤作底肥。移栽时施好定根肥,移栽后在5叶期亩用500公斤清粪水加3公斤碳铵混施作苗肥;6~7叶时亩施人畜粪水500公斤加尿素10公斤作拔节肥,10-11叶大喇叭口期亩用人畜粪水1500公斤加尿素15~20公斤作攻苞肥。发现脱肥早衰地块可酌情亩用尿素5公斤作粒肥,或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500克叶面喷施。
7、病虫害综合防治: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可减少虫害。注意及时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
技术要点: 1、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当家品种采用耐密性状好的浚单20、郑单958、丰玉4号。麦垄套种的也可采用单株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如三北21号、蠡玉13、先玉335、锐步1号。播种时做好种子包衣处理,以防地下害虫为害。 2、规范种植形式及密度。高产经验证明,扩大行距、增加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播种形式以1.6尺~1.8尺等行,或1.2尺:2.4尺大小行种植,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耐密性品种一般亩留苗5000株左右,实收株数不低于4800株,大穗生育期长的品种亩留苗4200株左右,实收株数不低于4000株。要做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确保一播全苗。 3、适期播种。大力推广播种、施肥一体机械化作业,麦收后贴茬机播要在6月16日前完成。麦垄套点的要在麦收前5~10天播种,以防播种过早苗大损伤。保证播种质量,要做到及时浇水,以促苗早发。 4、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以3~5片展开叶定苗为好,定苗时要拔除小苗、弱苗、病苗,留苗要均匀一致,缺苗留双株,地头地边密度适当增大。缺苗要及时补种或移栽,保证合理的留苗密度。 5、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按亩产700公斤产量指标,总需肥量为亩施纯氮20~25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4~5公斤。在施肥方法上,实行分次施肥,底肥、攻穗肥、攻粒肥合理搭配。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钾肥8~10公斤、锌肥1公斤作底肥,用玉米播种机随着玉米播种一起测播下去。麦垅套点的地块,可结合浇出苗水,采取耧播或刨坑施肥方法,品种、数量同上。攻穗肥根据品种特性一般在7月中旬进行,亩施尿素35~40公斤。攻粒肥要在玉米抽雄-吐丝期(8月中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 6、根据玉米需水规律,科学掌握三次浇水。一是出苗水,机播玉米后,应立即浇出苗水,以促苗早出早发。攻穗水在7月中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三是攻粒水要在8月中旬抽雄扬花期进行。浇水与追肥要协调安排。 7、及时搞好化除、化控。一是及时喷施除草剂,要在浇出苗水后,趁墒喷施除草剂,每亩用水量要达到30~40公斤,以确保除草剂药效的正常发挥。二是在玉米7~10片展开叶时及时喷施“金得乐”或“达尔丰”等生化试剂,亩用30~35克(一袋)兑水15公斤喷施,具有明显的降杆、抗倒作用。 8、搞好玉米隔行抽雄。多年经验证明,在玉米开花授粉前,搞好人工隔行去雄。既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又使养分迅速往果穗转化,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明显作用。 9、综合防治病虫害。坚持做到三点:(1)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除治灰飞虱等传毒害虫,防治“坐坡”病。(2)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3)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除治玉米蚜虫、钻心虫、玉米褐斑病、大小斑病等害虫。也可以采用剪花丝、抹药泥等方法进行防治。 10、坚持完熟收获,确保籽粒饱满。在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达到完全成熟时再收获(时间掌握在9月底),以免收获过早,降低粒重,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确保玉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主要技术措施有:1、选用优质品种。2、适时播种。3、合理密植。4、科学配方施肥。5、加强田间管理。6、科学防治病虫害。7适时收获。
上一篇: 玉米制种时花期不相遇怎么调整、
下一篇: 孔雀草的虫害有哪些?应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