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暑。
中暑是由于烈日曝晒、环境气温过高,导致肉鸡中枢神经紊乱、心衰猝死的一种急性病。共主要症状是:病鸡张口急促呼吸、痉挛、体温升高至45℃—46℃、触诊高热灼手(尤其是腋下与胸腔部)。死后剖检:头盖骨(额骨)出血、脑膜充血、出血、轻度水肿;心肌出血、心包积液;肺水肿、淤血;其它组织出血。
防治:
(1)提早搞好防暑准备,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改善禽舍通风,增设降温的喷水、喷雾、水帘等装臵。
(2)适当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适量的清热解暑中草药(如夏枯草、芦根、土黄连等)和维生素C。
二、.脐炎和卵黄囊炎
病雏鸡精神萎顿,畏寒,腹部胀大,皮下胶样浸润。脐部发炎,呈紫红色;卵黄囊发炎、肿大,继发腹膜炎,卵黄囊和腹壁粘连,死亡率为5%~10%。
防治 严格消毒种蛋和孵化设备,保持育雏室清洁卫生。饲料中添加 头孢类药物,连喂3天。治疗时,挑出病鸡单独饲养,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每只1万单位。全群应用0.1%甲砜霉素和双倍量多维素拌料,饮水中加5%葡萄糖,连喂3天。
三、白痢。此病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经种蛋直接传播。温度多变,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以及饲料营养缺乏等均易诱发此病。病鸡畏寒,群聚,昏睡,呼吸困难,肛门周围有白色糊样粪便,肛门露出,频频伸缩。
防治尽量避免从白痢病严重的种鸡场引入种蛋,加强种蛋及孵化设备的消毒,饲料中添加安普霉素,连喂5天。治疗时,降低鸡群密度,改善卫生条件,并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带鸡消毒,用0.1%氟苯尼考和双倍量多维素拌料,连喂5天。中药用大蒜(0.3克/只)、马齿苋(2.5克/只)捣汁,混于饲料中,连喂2天。
四、大肠杆菌病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尤其是高温季节,由于环境、饲料、饮水卫生状况恶化,肉鸡易暴发此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精神、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排黄绿或黄白色粪便,零星死亡。最典型的病变是肝周炎、心包炎、腹水及腹膜炎。
防治: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保证环境卫生,包括环境消毒、加强空气流通、其次防止饲料及水源的污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气候突变等造成的一些应激因素。另外定期向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或0.1%高锰酸钾等,要根据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物的特点,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如:白头翁、黄连、黄柏等。
五、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一般是指家禽由于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及生产需要而导致的疾病。经常发生的营养缺乏症有蛋白质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和无机盐缺乏症。临床症状是:消瘦、生长缓慢、瘫痪、眼疾、下痢、毛色无光、啄癖、异嗜等。还可诱发其它传染病,对家禽危害很大,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除去与饲料质量有直接关系外,还与环境、应激、采食量、疾病、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夏季的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季节。
防治:为了减少夏季营养性缺乏症的发生,应根据发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中暑。
中暑是由于烈日曝晒、环境气温过高,导致肉鸡中枢神经紊乱、心衰猝死的一种急性病。共主要症状是:病鸡张口急促呼吸、痉挛、体温升高至45℃—46℃、触诊高热灼手(尤其是腋下与胸腔部)。死后剖检:头盖骨(额骨)出血、脑膜充血、出血、轻度水肿;心肌出血、心包积液;肺水肿、淤血;其它组织出血。
防治:
(1)提早搞好防暑准备,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改善禽舍通风,增设降温的喷水、喷雾、水帘等装臵。
(2)适当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适量的清热解暑中草药(如夏枯草、芦根、土黄连等)和维生素C。
二、.脐炎和卵黄囊炎
病雏鸡精神萎顿,畏寒,腹部胀大,皮下胶样浸润。脐部发炎,呈紫红色;卵黄囊发炎、肿大,继发腹膜炎,卵黄囊和腹壁粘连,死亡率为5%~10%。
防治 严格消毒种蛋和孵化设备,保持育雏室清洁卫生。饲料中添加 头孢类药物,连喂3天。治疗时,挑出病鸡单独饲养,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每只1万单位。全群应用0.1%甲砜霉素和双倍量多维素拌料,饮水中加5%葡萄糖,连喂3天。
三、白痢。此病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经种蛋直接传播。温度多变,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以及饲料营养缺乏等均易诱发此病。病鸡畏寒,群聚,昏睡,呼吸困难,肛门周围有白色糊样粪便,肛门露出,频频伸缩。
防治尽量避免从白痢病严重的种鸡场引入种蛋,加强种蛋及孵化设备的消毒,饲料中添加安普霉素,连喂5天。治疗时,降低鸡群密度,改善卫生条件,并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带鸡消毒,用0.1%氟苯尼考和双倍量多维素拌料,连喂5天。中药用大蒜(0.3克/只)、马齿苋(2.5克/只)捣汁,混于饲料中,连喂2天。
四、大肠杆菌病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尤其是高温季节,由于环境、饲料、饮水卫生状况恶化,肉鸡易暴发此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精神、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排黄绿或黄白色粪便,零星死亡。最典型的病变是肝周炎、心包炎、腹水及腹膜炎。
防治: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保证环境卫生,包括环境消毒、加强空气流通、其次防止饲料及水源的污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气候突变等造成的一些应激因素。另外定期向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或0.1%高锰酸钾等,要根据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物的特点,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如:白头翁、黄连、黄柏等。
五、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一般是指家禽由于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及生产需要而导致的疾病。经常发生的营养缺乏症有蛋白质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和无机盐缺乏症。临床症状是:消瘦、生长缓慢、瘫痪、眼疾、下痢、毛色无光、啄癖、异嗜等。还可诱发其它传染病,对家禽危害很大,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除去与饲料质量有直接关系外,还与环境、应激、采食量、疾病、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夏季的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季节。
防治:为了减少夏季营养性缺乏症的发生,应根据发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加强换气、喷洒凉水、遮挡光线等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应激的影响,达到减少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体内养分损失,保证机体正常代谢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饲料的存放时间。
上一篇: 沼气池启动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