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青期。返青期浅水层的掌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秧龄较长的秧苗,水层可深一些,反之则可稍浅些。同时要注意的是,随着夏季的来临,晚稻常会遇上高于35℃以上的高温天气,此时田间的水层深度要增加到45~60mm,以此来调节田间的水温、地温和湿度。在高温天气采用深灌可以降低田间的水温、地温和提高棵间的湿度,避免水温高温灼伤水稻的茎部,影响秧苗的返青。
2、分蘖后期。这个阶段晒田必须要严格掌握好时间和程度,才能充分发挥晒田的作用,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完,晒田过早会影响分蘖,晒田过迟会影响幼穗的分化。晒田的时间应在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前,晒田的程度,要看田、看苗、看天气决定。同时晒田还要根据水源条件和灌区渠道情况,分片进行晒田,避免晒田后灌水不及时而造成干旱,影响作物的生长。
3、抽穗开花期。抽穗开花期的早稻会因遇到高温天气而减产,当夏季温度达到35℃时,就会影响稻花的授粉和受精,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为防止夏季高温的伤害,初适当加深灌溉水层外,还应结合喷灌来降低田间的温度,高温时喷灌可使田间气温降低0.6-1.5℃,空气相对湿度怎家3.4%-4.6%,提高结实率2.1%-2.8%。
4、黄熟期。此时不能过早脱水,脱水过早会使土壤干燥,强迫成熟,影响籽粒饱满,降低水稻的产量。同时也不能使水分过多,否则会造成延迟成熟,青粒增多,同时也不利于收割。通常要使田间落干,这样有利于收割,早稻收割后要立即灌水,以便犁耙田,沤田插晚稻,从而增加整体稻田的产量和利用率。
上一篇: 如何正确的辨别无精蛋?
下一篇: 干啰音的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