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牛的年龄,有外貌鉴定、角轮鉴定和牙齿鉴定三种。根据外貌鉴定年龄,只能辨别牛的老幼,无法知道其岁数;角轮鉴定年龄,所得结果不甚确切,误差较大。牙齿鉴定较为可靠。
牛牙齿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在5岁前可用牙齿脱胎换骨换的对数加1来计算,即换1对牙是2岁,换2对牙是3岁,换3对牙是4岁等。5岁以后,主要看齿面磨损情况、牛齿的结构。开始磨损时先把齿边磨平,然后看齿面的变化,最初呈方形或横卵圆形;以后随磨损程度而加深。如钳齿在6岁时呈方形;7岁呈三角形;8岁呈四边形;10岁呈圆形,出现齿星;12岁后圆形变小;13岁时呈纵卵圆形。其他门齿变化规律与钳齿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全部门齿开始缩短。
根据牛的牙齿鉴定其年龄比较可靠,但仍是估计的结果。由于牙齿的脱换、生长和磨损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有时鉴定的结果与实际年龄有出入。如早熟品种和放牧饲养的奶牛,其正常变约比上述年龄早半年;少数牛牙质不坚硬或为畸牙齿,则难以准确鉴定其年龄。此外,饲草的质量也影响鉴定结果;常年舍饲的牛,牙齿磨损慢。终年放牧的牛,饲草质量差,牙齿磨损快。
外貌鉴定年轻的牛,一般被毛有光泽,粗硬适度,皮肤柔润而富有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止活泼;而老年牛皮肤于燥,被毛粗乱无光,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上多有皱纹,行动缓慢。根据这些特征,可大致区分老、幼年奶牛,但仍不能准确判断牛的年龄。角轮鉴定奶牛由于一年四季受到营养水平的影响,角的长度和粗度出现生长程度的变化,从而形成长短、粗细相间的纹路。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牛在自然放牧或依赖自然饲草的情况下,青草季节,营养丰富,角生长较快;而枯草季节,营养不足,角生长较慢。故每年形成1个角轮。因此,可根据角轮数估计牛的年龄即角轮数加上无纹理的角尖部位的生长年数(约2年),即等于牛的实际年龄。牙齿鉴定通常是以门齿发生、更换和磨损的情况为依据。奶牛共有32枚牙齿,其中门牙4对(无上切齿)共8枚。第1对叫门齿,第2对叫内中间齿,第3对叫外中间齿,第4对叫隅齿;臼齿分前臼齿和后臼齿,每侧各有3对共24枚。初生犊牛有乳齿1~2对,一般3周龄时乳牙全部长出共20枚,3~4月龄长齐,但无后臼齿。乳牙与永久齿的区别:乳牙小而洁白、齿间有孔隙,表面光滑,齿薄而细致,有明显的齿颈;永久齿大而厚,棕黄而粗糙。奶牛的年龄牙齿状况1.5~2.5岁换第1对门齿,出第1对永久齿2.5~3岁换第2对门齿,出第2对永久齿3~3.5岁换第3对门齿,出第3对永久齿4~4.5岁换第4对门齿,出第4对永久齿5岁第1对门齿磨损6岁第2对门齿磨损7岁第3对门齿磨损8岁第4对门齿磨损9岁第1对门齿凹陷10岁第2对门齿凹陷11岁第3对门齿凹陷12岁第4对门齿磨损凹陷,其齿星均近圆形奶牛年龄与牙齿对照表
牛的年龄与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奶牛一般在3-8岁时为产奶量最高的时期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鉴定牛的年龄有外貌鉴定、角轮鉴定和牙齿鉴定三种。根据外貌鉴定年龄只能辨别牛的老幼,无法知道其岁数;角轮鉴定年龄,所得结果不甚确切误差较大。牙齿鉴定较为可靠。 牛牙齿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在5岁前可用牙齿脱换的对数加1来计算即换1对牙是2岁换2对牙是3岁换3对牙是4岁等。5岁以后主要看齿面磨损情况、牛齿的结构。开始磨损时先把齿边磨平然后看齿面的变化最初呈方形或横卵圆形以后随磨损程度而加深。如钳齿在6岁时呈方形;7岁呈三角形;8岁呈四边形;10岁呈圆形出现齿星;12岁后圆形变小;13岁时呈纵卵圆形。其他 门齿变化规律与钳齿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全部门齿开始缩短。 根据牛的牙齿鉴定其年龄比较可靠但仍是估计的结果。由于牙齿的脱换、生长和磨损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有时鉴定的结果与实际年龄有出入。如早熟品种和放牧饲养的奶牛其正常变化约比上述年龄早半年;少数牛只牙质不坚硬或为畸形牙齿则难以准确鉴定其年龄。此外饲草的质量也影响鉴定结果常年舍饲的牛,牙齿磨损慢,终年放牧的牛,饲草质量差,牙齿磨损快。
牛的年龄与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奶牛一般在3-8岁时为产奶量最高的时期,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鉴定牛的年龄,有外貌鉴定、角轮鉴定和牙齿鉴定三种。根据外貌鉴定年龄,只能辨别牛的老幼,无法知道其岁数;角轮鉴定年龄,所得结果不甚确切,误差较大。牙齿鉴定较为可靠。
牛牙齿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在5岁前可用牙齿脱胎换骨换的对数加1来计算,即换1对牙是2岁,换2对牙是3岁,换3对牙是4岁等。5岁以后,主要看齿面磨损情况、牛齿的结构。开始磨损时先把齿边磨平,然后看齿面的变化,最初呈方形或横卵圆形;以后随磨损程度而加深。如钳齿在6岁时呈方形;7岁呈三角形;8岁呈四边形;10岁呈圆形,出现齿星;12岁后圆形变小;13岁时呈纵卵圆形。其他门齿变化规律与钳齿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全部门齿开始缩短。
根据牛的牙齿鉴定其年龄比较可靠,但仍是估计的结果。由于牙齿的脱换、生长和磨损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有时鉴定的结果与实际年龄有出入。如早熟品种和放牧饲养的奶牛,其正常变约比上述年龄早半年;少数牛牙质不坚硬或为畸牙齿,则难以准确鉴定其年龄。此外,饲草的质量也影响鉴定结果;常年舍饲的牛,牙齿磨损慢。终年放牧的牛,饲草质量差,牙齿磨损快。
鉴定奶牛的年龄,可根据外貌、角轮和牙齿进行估测,其中以牙齿的鉴定较为准确。
1、外貌鉴定
年轻的牛,一般被毛有光泽,粗硬适度,皮肤柔润而富有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止活泼;而老年牛皮肤于燥,被毛粗乱无光,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上多有皱纹,行动缓慢。根据这些特征,可大致区分老、幼年奶牛,但仍不能准确判断牛的年龄。
2、角轮鉴定
奶牛由于一年四季受到营养水平的影响,角的长度和粗度出现生长程度的变化,从而形成长短、粗细相间的纹路。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牛在自然放牧或依赖自然饲草的情况下,青草季节,营养丰富,角生长较快;而枯草季节,营养不足,角生长较慢。故每年形成1个角轮。因此,可根据角轮数估计牛的年龄即角轮数加上无纹理的角尖部位的生长年数(约2年),即等于牛的实际年龄。
3、牙齿鉴定
通常是以门齿发生、更换和磨损的情况为依据。奶牛共有32枚牙齿,其中门牙4对(无上切齿)共8枚。第1对叫门齿,第2对叫内中间齿,第3对叫外中间齿,第4对叫隅齿;臼齿分前臼齿和后臼齿,每侧各有3对共24枚。初生犊牛有乳齿1~2对,一般3周龄时乳牙全部长出共20枚,3~4月龄长齐,但无后臼齿。乳牙与永久齿的区别:乳牙小而洁白、齿间有孔隙,表面光滑,齿薄而细致,有明显的齿颈;永久齿大而厚,棕黄而粗糙。
奶牛的年龄 牙齿状况 1.5~2.5岁 换第1对门齿,出第1对永久齿 2.5~3岁 换第2对门齿,出第2对永久齿 3~3.5岁 换第3对门齿,出第3对永久齿 4~4.5岁 换第4对门齿,出第4对永久齿 5岁 第1对门齿磨损 6岁 第2对门齿磨损 7岁 第3对门齿磨损 8岁 第4对门齿磨损 9岁 第1对门齿凹陷 10岁 第2对门齿凹陷 11岁 第3对门齿凹陷 12岁 第4对门齿磨损凹陷,其齿星均近圆形。
奶牛牙齿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在5岁前可用牙齿脱换的对数加1来计算,即换1对牙是2岁,换2对牙是3岁,换3对牙是4岁等。5岁以后,主要看齿面磨损情况、牛齿的结构。开始磨损时先把齿边磨平,然后看齿面的变化,最初呈方形或横卵圆形,以后随磨损程度而加深。如钳齿在6岁时呈方形;7岁呈三角形;8岁呈四边形;10岁呈圆形,出现齿星;12岁后圆形变小;13岁时呈纵卵圆形。其他 门齿变化规律与钳齿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全部门齿开始缩短。
鉴定奶牛的年龄,有外貌鉴定、角轮鉴定和牙齿鉴定三种。根据外貌鉴定年龄,只能辨别奶牛的老幼,无法知道其岁数;角轮鉴定年龄,所得结果误差较大;牙齿鉴定较为可靠。
奶牛牙齿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奶牛5岁前可用牙齿脱换的对数加1来计算,即换1对牙是2岁,换2对牙是3岁,换3对牙是4岁等。5岁以后,主要看齿面磨损情况和牛齿的结构。开始磨损时先把齿边磨平,然后看齿面的变化,最初呈方形或横卵形;以后随磨损程度而加深。如钳齿在6岁时呈方形;7岁时呈三角形;8岁时呈四边形;10岁时呈圆形,12岁后圆形变小;13岁时呈纵卵形。其他门齿变化规律与钳齿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全部门齿开始缩短。
根据奶牛的牙齿鉴定其年龄比较可靠,但仍是估计的结果。由于牙齿的脱换、生长和磨损变化受许多 因素的影响,故有时鉴定的结果与实际年龄有出入。如早熟品种和放牧饲养的奶牛,其正常变化约比上述年龄早半年;少数奶牛牙齿不坚硬或为畸形牙齿,则难以准确鉴定其年龄。此外,饲草的质量也影响鉴定结果;常年舍饲的奶牛,牙齿磨损慢;终年放牧的牛,饲草质量差,牙齿磨损快。
上一篇: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是什么?
下一篇: 春耕前农机具应做的几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