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番茄 > 番茄烂果咋防治? 番茄

番茄烂果咋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番茄结果期烂果,主要是由软腐病、绵腐病、炭瘟病等病害引起的,生产上应根据具体情 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治。  
一、软腐病引起的烂果。多发生在青果上,发病后,果皮完 整光亮,果肉腐烂稀软。破裂后 散发出恶臭味,易脱落,干燥后 变成白色僵果。防治对策:1.早 整枝、打权,避免在阴雨天或露 水未干时整校打权,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阻止病菌侵入。2.及时 防治驻果害虫,如棉铃虫等,减 少虫伤。3.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α泊倍液,或70%敌克松l(削倍液等,每隔 8-10天喷1次,喷药数次依病情而定。  
二、绵腐病引起的烂果。绵腐病又叫褐色腐败病,主要危害接近成熟的果实,多在果实肩部至近果顶 处产生浅褐色病斑,后期成同心轮纹斑,渐变为深褐 色。表面光滑不发生软化,温度大时病部长出灰白霉 层,后期整个果实腐烂脱落。防治对策:1.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清除遗留地上的病株残休,带出田外处理。2. 注意整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塑料大棚或温室栽培的番茄要加强温温度管理,适时放风排温。3.初 见病时用25%瑞毒霉800-l000倍液,或75%百菌清 600-800 倍液,每 隔7-8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炭瘟病引起的烂果。病菌在果实着色前侵染,潜伏到着色以后发病,病部初生水渍状透明小斑点, 逐渐扩展并变黑色、稍凹陷,病斑有同心轮纹,其上着 生黑色小粒点,在潮1显条件下分泌红色粘状物,最后整个病果腐烂或脱落。防治对策:1.重病田要实行与 非番茄类蔬菜2年轮作。2.适时采收健果,及时摘除 病果,防止再次侵染。收果后彻底清除地面病残体及 遗留枝叶,集中烧毁。3.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75%百菌清600-800 倍液,或80%炭瘟福美可1显性粉剂8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①农业措施 高畦覆地膜栽培。平整土地,防止灌水或雨后地面积水。小水勤灌,均匀灌水,防止产生生理裂果。及时整枝、搭架,适度打掉底部老叶,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②药剂防治 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绿叶丹8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番茄烂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缺钙引起的脐腐病,称”黑膏药”,多发生于果实膨大期,在土壤瘠薄、保水能力差的新园及重茬地易发生此病。二是由真菌引起的晚疫病。首先在未成熟的青果一侧形成暗褐色的病斑,逐渐扩大,后期天气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少量的白霉状物。  生理性(缺钙) 烂果的防治方法: 1、坐果后喷施1% ~2%的过磷酸钙或0.5%~1%的氯化钙,间隔15天1次,连喷2次。 2、增施有机肥,配合使用氮、磷、钾化肥。 3、中耕松土 ,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 病菌性烂果病(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果或病株,带出田间烧毁或深埋。 2、适当轮作。 3、在发病或出现连阴雨天气时,及早喷药。所用药剂有1:1:200倍波尔多液或600倍百菌清、800倍多菌灵、400~600倍代森锰锌,间隔7~10天1次,连喷2~3次。喷药重点是植株中下部和果实,喷后4小时遇雨需重喷。

西红柿烂果有多种原因:
1.裂果病引起的烂果:此病是因水分失调造成的。在果柄处果皮干裂,因而很容易诱发软腐病,从而使果实腐烂。可注意排灌,不使土地过干或过湿,同时用0.1%的硝酸钙叶面喷施。
2.软腐病引起的烂果:一般在青果上发生。发病后果肉迅速腐烂,并发出臭味,容易脱落。开始发现病症后,每亩用50%的代森铵150克,加水100公斤喷施。
3.实腐病引起的烂果:这种病在青果上发生的较多,用手摸患病部位较坚硬,不软化腐烂,病果往往不脱落。每亩可用50%托布津150克,加水75公斤喷雾防治。
4.绵疫病引起的烂果:绵疫病在气温高的夏天及暴雨后容易发生。发病后使接近成熟的果出现褐色的同心轮纹,后期使整个果实变成褐色腐烂、脱落。防治此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0%可湿性代森锌150克,加水75公斤喷雾,要细喷,不露果。
5.炭疽病引起的烂果:主要发生在已成熟的果实上。病果表皮常有黑色同心轮纹病斑,稍凹陷,病斑处分泌出淡红色的粘状物,最后整个病果烂掉脱落。防治的方法:一是种子消毒处理;二是实行轮作;三是定植2-3周后,每隔10- 12天喷洒一次代森锌400-500倍液。

西红柿烂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缺钙引起的脐腐病,称”黑膏药”,多发生于果实膨大期,在土壤瘠薄、保水能力差的新园及重茬地易发生此病。二是由真菌引起的晚疫病。首先在未成熟的青果一侧形成暗褐色的病斑,逐渐扩大,后期天气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少量的白霉状物。 生理性(缺钙) 烂果的防治方法: 1、坐果后喷施1% ~2%的过磷酸钙或0.5%~1%的氯化钙,间隔15天1次,连喷2次。 2、增施有机肥,配合使用氮、磷、钾化肥。 3、中耕松土 ,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 病菌性烂果病(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果或病株,带出田间烧毁或深埋。 2、适当轮作。 3、在发病或出现连阴雨天气时,及早喷药。所用药剂有1:1:200倍波尔多液或600倍百菌清、800倍多菌灵、400~600倍代森锰锌,间隔7~10天1次,连喷2~3次。喷药重点是植株中下部和果实,喷后4小时遇雨需重喷。

烂果有多种原因:1.裂果病引起的烂果:此病是因水分失调造成的。在果柄处果皮干裂,因而很容易诱发软腐病,从而使果实腐烂。可注意排灌,不使土地过干或过湿,同时用0.1%的硝酸钙叶面喷施。
2.软腐病引起的烂果:一般在青果上发生。发病后果肉迅速腐烂,并发出臭味,容易脱落。开始发现病症后,每亩用50%的代森铵150克,加水100公斤喷施。
3.实腐病引起的烂果:这种病在青果上发生的较多,用手摸患病部位较坚硬,不软化腐烂,病果往往不脱落。每亩可用50%托布津150克,加水75公斤喷雾防治。
4.绵疫病引起的烂果:绵疫病在气温高的夏天及暴雨后容易发生。发病后使接近成熟的果出现褐色的同心轮纹,后期使整个果实变成褐色腐烂、脱落。防治此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0%可湿性代森锌150克,加水75公斤喷雾,要细喷,不露果。
5.炭疽病引起的烂果:主要发生在已成熟的果实上。病果表皮常有黑色同心轮纹病斑,稍凹陷,病斑处分泌出淡红色的粘状物,最后整个病果烂掉脱落。防治的方法:一是种子消毒处理;二是实行轮作;三是定植2-3周后,每隔10- 12天喷洒一次代森锌400-500倍液。

夏季西红柿经常发生的烂果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这两种病害是真菌性病害;还有软腐病、溃疡病、细菌性斑疹病等,这些是细菌性病害。此外还有脐腐病、裂果等生理性病害造成的烂果。
  正确的防治烂果的方法是:注意排水,防止田内积水和发生涝害;经常摘除下部的老、黄、病叶,注意及时整枝打杈,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打药应在雨后,忌下雨前打药,打药后4—6小时如果下雨,应及时补打;烂果及时摘除,集中在田外深埋;及时防治棉铃虫等害虫危害;打药忌用一种药,应将防治真菌性药物和防治细菌性药物交替使用,如用福星、克露等防治真菌性病害,下一次则用农用链霉素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对于脐腐病、裂果等生理性病害造成的烂果,可注意浇水均匀,防止裂果;喷施0.2%的钙肥,补充钙素,并喷施万分之一的天然芸薹素—硕丰48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力。

一、生理性病害
  1.缺钙
  番茄光呼吸作用产生各种有机酸,其中草酸能引起中毒而发病。在番茄植株体内钙充足时,草酸被钙中和,形成草酸钙,可避免草酸危害,缺钙时则易发生“脐腐病”,造成烂果。
  2.水分供应失调
  进入大量结果期,外界气温明显增高,由于叶片蒸腾量大,使本应输到果实的水分被叶夺取,叶细胞的渗透压高于绿果细胞的渗透压,叶甚至从果实内夺取水分,表现大量失水现象,组织坏死,造成烂果。
  防治措施:
  (1)改良土壤。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沙壤土栽种番茄,对土壤过粘或含沙过多的,应多施有机肥改良其通透性,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
  (2)平衡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无机肥料浓度过高,防止烧伤根系。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每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50公斤。有机肥量每亩施3000-5000公斤。避免使用单质肥料,追肥时应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N、P、K复合肥每亩底施15-20公斤。
  (3)加强水分管理。必须保证番茄植株水分的均衡供应。
  二、病虫害
  1.真菌侵染
  (1)灰葡萄孢菌,该病菌以菌核、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土壤中或地表越冬越夏导致灰霉病,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连日阴雨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原因,该病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造成烂果。
  (2)霉菌,导致晚疫病,在果实上长出灰绿色水浸状硬板块,边缘不明显,后变深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少量白霉。病菌随风、水、雨水飞溅传播,田间病果、植株清理不彻底,交叉感染健康植株。
  (3)拟茎点霉菌,引起褐纹病,果实被害时,开始产生浅褐色椭圆形稍凹陷病斑,后变黑褐色,造成果实腐烂,高温多湿,扩展迅速。
  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进行无病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应严格控制灌水。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和深埋。在整枝打叉时,用消毒液洗手,把中心病株拔除,并用生石灰撒穴消毒。
  (2)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的霉克多可湿性粉剂和60%的杀毒矾800倍液混合使用;50%利霉康可湿性粉剂、50%的疫快净、60%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使用。
  2.病毒侵染
  病毒病是发生最普遍、危害较重、最难防治的病害。在秋季发病较重,主要症状是卷叶,落蕾落花,果实呈花脸或烂掉。病毒多靠蚜虫传播,在高温干旱时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播种时进行浸种消毒;实行2-3年轮作,清洁田园,及时防治蚜虫。
  (2)药剂防治。可用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或1.5%植病灵乳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喷雾,5-7天一次,连喷2-4次。
  3.害虫危害
  棉铃虫以幼虫蛀食果实,一年发生3-4代,各代都可危害番茄,高温多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生。
  防治措施:
  主要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可在其刚孵化二龄前,尚未蛀人果实内时喷药杀虫。常用药剂有20%杀灭菌酯乳油2000-3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番茄烂果有多种原因,有溃疡病烂果,晚疫病烂果缺钙烂果,日灼烂果,虫害烂果等,要根据不同的烂果症状来用药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