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分类就是指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我国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一般来讲砂土的砂粒含量超过50%,粘粒含量小于30%。因此,其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毛细管作用弱,保水性差。但砂土通透性良好,不耐旱,土壤微生物以好气性的占优势。由于其质地疏松,故耕作方便 。砂土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
砂土中施肥见效快,作物早生快发,但无后劲,往往造成后期缺肥早衰,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这类土壤既不保肥,也不耐肥。若一次施肥过多,不但会造成流失浪费,还会造成作物一时疯长。因此,在施肥上要注意少量多施,要多施有机肥和泥肥。
粘土的特性正好和砂土相反。它的质地粘重,耕性差,土粒之间缺少大孔隙,因而通气透水性差,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但其保水保肥力强,耐肥,养分不易淋失,养分含量较砂土丰富,有机质分解慢,腐植质易积累。这种土水多气少,土温变化小,土性偏冷,好气性分解不旺盛,养分分解转化慢,施肥后见效迟,肥料有后劲,不发小苗发老苗,若施肥过量会造成作物后期贪青晚熟。
壤土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之间的矛盾不那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
我国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它们各自的肥力特征是:
砂土的肥力特征是:通气透水性能良好,易耕作;养分含量缺乏,保水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是热性土。肥效猛,前劲大,后劲不足。“发小苗而不发老苗”。
对耕作的要求:畦可宽、矮,只需做环田沟。
对施肥的要求:少施、勤施。施用半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止后期脱肥。
对作物的要求: 选择耐瘠、耐旱的作物或品种。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块根块茎作物以及花生、蔬菜等。
粘土肥力特征: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力强,土温变化比较稳定,但通气透水能差,耕作困难。是冷性土,肥效稳而长,前劲小,后劲足。“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对耕作的要求:深沟、高畦、窄垄。
对施肥的要求: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土多,用腐熟程度较高的有机肥。集中施用。苗期要注意施用速效肥。
对作物的选择: 宜选择果、桑、茶等多年生深根作物以及禾谷类作物。
壤土的肥力特征: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含量比较适宜,其性质既有砂土和粘的优点,克服了砂土和粘土的缺点,又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和相当多的毛管孔隙。所以,土壤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土温比较稳定,它的土粒比面较小粘性不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既发小苗也发老苗。
上一篇: 多倍体蒲公英如何栽培
下一篇: 动物炭疽病为什么不能解剖?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