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是其他各类经济作物合理布局的基础。中国人多耕地少,正确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是作物布局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此外,还要在妥善安排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一个地区影响作物布局的各种因素,并根据对于各种作物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合理调整各种经济作物的布局。
经济作物的生态适应和耕作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各地区不能强求自给。如布局分散,必然导致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商品率不高。其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是:①向自然生态条件适宜、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生产潜力大的地区集中;②尽量向生产基础和技术基础比较好,基本生产条件改造建设容易、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集中;③集中地区在种植某一经济作物为主的同时,在作物组合上要考虑与粮食作物及绿肥或豆科作物的合理轮作倒茬,使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相结合,考虑粮食自给的保证程度,或调剂的可能性;④逐步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并尽可能使同种经济作物种植区相连成片,以利于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加工运输,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 玉米茎秆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 蓟马进入爆发期防治应注意哪些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