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树的枝干上,经常流出胶状物,请问怎样防治,防治对桃树挂果有没有影响?另外,防治蚜虫用药对挂果有没有禁忌?谢谢!
桃树树干上流出胶状物是桃树流胶病,该病主要危害主干和主枝。染病后分泌出透明软弱的树胶,与空气基础后,变成茶褐色胶块,严重时导致树势衰弱,叶片黄化,直至死亡。
该病发病原因较多,如昆虫侵害、施肥不当、排水不良、修剪过重、栽植过深、土壤粘重或者过酸、连作以及人为原因等,都能引起流胶。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以预防为主,采用定植沟起垅栽培。加强田间排水,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时防治天牛、桃蛀螟的幼虫、卷叶哦幼虫、梨小食心虫和蝽蟓等害虫,减少伤口,降低流胶病的发生。避免桃园连作。2.药剂防治。主干涂白,配方生石灰12公斤,食盐2-2.5公斤,大豆汁0.5公斤水36公斤。随配随用。涂白之前把流胶部位刮净。桃树生长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果实和叶片病害的同时,喷布枝干,可兼治桃树流胶病。
防治蚜虫,如果不是在桃花盛花期用药,一般不会影响挂果。
以上不知对你有无帮助,供您参考。全椒县农技校陈松。
一、发病原因桃流胶病的发病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非侵染性的病原,如机械损伤、病虫害伤、霜害、冻害等伤口引起的流胶或管理粗放、修剪过重、结果过多、施肥不当、土壤粘重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发生的流胶。另一种是侵染性的病原,由真菌引起的,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
二、症状及发病规律
1、非侵染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严重时小枝也可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后分泌出半透明、柔软的树胶,雨后流胶重,随后与空气接触变为褐色,成为晶莹柔软的胶块,后干燥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随着流胶数量增加,病部皮层及木质部逐渐变褐腐朽(但没有病原物产生)。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
2、侵染性的流胶主要危害枝干,也侵染果实,病菌侵入桃树当年生新梢,新梢上产生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病斑,但不流胶,翌年5月份,瘤皮开裂溢出胶状液,为无色半透明粘质物,后变为茶褐色硬块,病部凹陷成圆形或不规则斑块,其上散生小黑点。多年生枝干感病,产生水泡状隆起,病部均可渗出褐色胶液,可导致枝干溃疡甚至枯死。桃果感病发生褐色腐烂,其上密生小粒点,潮湿时流出白色块状物。
侵染性流胶病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散发生分生孢子,随风而传播,主要经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及侧芽侵入。 三、综合防治措施。根据以上症状及发病规律,在生产实际中防治此病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防为辅,化防主要控制孢子的飞散及孢子的侵入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桃树的抗病能力。
对病树多施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负载,协调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保持稳定的树势。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桃园湿度。适时夏剪,改善透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治好其它病虫,特别是桃树的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
2、消灭越冬菌源:在最冷的12月份至1月份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5°Be石硫合剂消毒,后进行树干、大枝涂白,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
3、桃树发芽前,树体上喷5°Be石硫合剂,杀灭活动的病菌。
4、生石灰粉防治法:近几年来,用生石灰粉对桃、杏、李等果树发生的流胶进行了防治试验,效果很好,治愈率达100%。具体做法是:将生石灰粉涂抹于流胶处即可,涂抹后5-7天全部停止流胶,症状消失,不再复发。涂粉的最适期为树液开始流动时即3月底,此时正是流胶的始发期,发生株数少流胶范围小,便于防治,减少树体养分消耗。以后随发现随发动人力涂粉防治,阴雨天防治最好,此时树皮流出的胶液粘度大,容易沾上生石灰粉。流胶严重的果树或衰老树用刀刮去干胶和老翘皮,露出嫩皮后,涂粉效果更好。此法简便、有效。
5、生长季适时喷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1500倍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多效灵、果病灵等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1000倍液菌毒杀或菌毒清、菌立灭等,交替连喷2-3次,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根据病情尽量减少喷药次数。
果树面积减少,轻视防治,最近两年此病有加重的趋势。
实践经验,3月下旬至4月中旬,用中生菌素加防治虫害的药喷施两次,效果较好。仅供参考。
上一篇: 大叶栀子叶斑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 球茎茴香的生育周期是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