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黄岑的田间管理如何进行? 其他经作

黄岑的田间管理如何进行?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出苗前的管理:无论哪种繁殖方式,从种植到出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2、间苗与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要对黄芩及时进行间苗、补苗、定苗;苗齐后,对过密的地方应及时进行疏苗;苗高5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并对缺苗部位进行补苗,补苗要带土移栽,并及时浇水,以利成活。 

3、中耕除草:直播或育苗移栽,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至封垄期间,要松土除草3~4次。第一次在苗齐后,中耕宜浅,以免埋苗;第二次于定苗后,松土也宜浅。以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再中耕除草1~2次。黄芩幼苗期植株较弱,除草时靠近幼苗的草要用手拔除。以后每年春季返青前要清洁田间,搂地松土;返青至封垄前,仍要中耕除草2~3次,以免影响黄芩生长。  

4、追肥:黄芩生长期内,每年要追肥1~2次。以氮、磷、钾三种肥料配合施用效果最好。在北方,中下等肥力的条件下,3年追施总量,每亩纯氮13.2~15.5公斤,有效磷6.3~7.4公斤,硫酸钾10公斤为宜。施肥次数和时间是:磷肥与钾肥分别作底肥或于定苗后及第二年返青后,分两次平均施入;氮肥可于定苗后以及第二、三年返青后,分3次施入,施肥量比例大体为30%、30%、40%。  

5、排、灌水:出苗后,若土壤水分不足,应在定苗前后浇一次水,以后,如果不遇干旱,一般不再浇水,以利蹲苗,促进扎根。其他季节及以后年份,如遇严重干旱或追肥时土壤水分不足,也应适当浇水。黄芩怕涝,雨季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免烂根。  

①间苗、定苗:黄芩苗高5~7厘米时进行间苗,同时按株距6~8厘米交错定苗,每平方米留苗60株左右。结合间、定苗,可对缺苗部位进行移栽补苗,带土移栽,栽后浇水。
②中耕除草:黄芩幼苗生长缓慢,应经常进行松土除草,直至田间封垄。第一年通常要松土除草3~4次,第二年以后,每年春季返青出苗前耧地松土,返青后视情况中耕除草1~2遍至封垄。
③追肥:适时适量追施氮、磷、钾肥对黄芩增产有显著作用,氮、磷、钾配合施用,综合效果最好。追施化肥数量不宜过大,氮肥不宜单独过多施用,土壤水分不足时追肥应适时灌水。
④灌水排水:黄芩在出苗前及幼苗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定苗后土壤水分含量不宜过高,适当干旱有利于蹲苗和促根深扎;黄芩成株以后,遇严重干旱或追肥时土壤水分不足,应适时适量灌水。黄芩怕涝,雨季应注意及时松土和排水防涝,以减轻病害发生,避免和防止烂根死亡。
⑤盖草:黄芩追肥松土后,可在行间地面覆盖约1厘米厚的作物秸秆或碎草,以碎草最为理想。盖草可保墒防旱,防止板结,调节土温,促进根部生长。
⑥剪花枝:对于不采收种子的田块,在黄芩现蕾后开花前,选晴天上午将所有花枝剪除,剪除花枝可减少地上部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根部运输,提高黄芩产量。
⑦病虫害防治:黄芩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茎基腐病和叶枯病,在黄芩生长期要适时中耕松土,调节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雨季及时排水防涝;发病时可喷施50%多菌灵和80%代森锌1∶1的600~800倍液防治;要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水消毒。黄芩的虫害主要有黄芩舞蛾,发生期可用90%敌百虫晶体或40%乐果乳油的800~1 000 倍液喷施防治。

间苗定苗

采取种子直播时,当幼苗长到4厘米高时要间去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间苗。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保持疏松、无杂草,一年需要除草3-4次

施肥灌溉

苗高10-15厘米时,追肥1次,施用量为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6月底-7月初,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水。次年收获的待植株枯萎后,于行间开沟每亩追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草木灰150千克,然后覆土盖平。

黄芩耐旱怕涝,雨季需注意排水,田间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遇严重干旱时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

直播和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苗床在苗出齐后,要适当通风,苗高1厘米时,逐渐把塑料薄膜去掉,以免徒长,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苗高1.5~2厘米时,定植大田。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3~4厘米栽苗1株,栽后浇水。直播地苗高1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2~3厘米定苗,苗期生长缓慢,植株较小,要经常松土除草,保持畦内表土层松软无杂草。在6月底或7月初,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300千克硫酸铵150千克,在行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若干旱时浇水。如不收种子,为促使根部生长,可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各施追肥一次,其他管理同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