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成年鸡和雏鸡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只根据粪便或肠壁刮取物镜检到卵囊、裂殖体或裂殖子,尚不能作出确切的诊断。正确的诊断应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情况、病理剖检和粪便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检查卵囊的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
(2)防治:由于本病普遍发生,应做好经常性的防治工作,其要点如下:
①对雏鸡加强饲养管理。饮水及饲料防止被鸡粪卵囊污染。鸡舍及运动场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喂给全价饲料,保证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要,提高鸡体抗病能力。
②采用疫苗预防。我国已研制出口服弱毒球虫卵囊虫苗,对雏鸡拌入饲料喂给,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8个月。
③药物防治。可选用下列药物,尤其在流行季节,应及早采取药物防治。
呋喃唑酮:预防量为0.02%,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药,连用5—6天为1个疗程,隔7天再给药1个疗程。治疗药量加倍,即0.04%。
复方敌菌净:按0.02%浓度混入饲料。预防性用药自15日龄起,连续给药30天左右。治疗以5天为1个疗程,用药量加倍。
氨丙林:按0.0125%浓度混入饲料中喂给。
球痢灵、氯苯胍、鸡宝、盐霉素、莫能霉素、球虫净等药物对防治球虫病都有较好的效果。球虫容易产生抗药性,应有计划的交替使用或联合应用抗球虫药物,可避免抗药球虫株的产生,提高药物疗效。
上一篇: 高温对鹅孵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下一篇: 机械化收获作业有哪些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