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旋心虫采用哪些防治措施? 玉米

玉米旋心虫采用哪些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进行合理轮作避免连茬种植,以减轻危害。
化学防治:

每亩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或用2.5%的敌百虫粉剂1~1.5公斤,拌细土20公斤,搅拌均匀后,在幼虫危害初期(玉米幼苗期)顺垄撒在玉米根部周围、杀伤转移危害的害虫。
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液60~75公斤。

玉米旋心虫为鞘翅目叶甲科昆虫,主要以幼虫为害玉米等作物。每年在我省都有局部发生,目前查明发生的区域为双辽、公主岭、梨树、长岭、前郭、农安等。玉米旋心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缺苗及病苗率达80%左右,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2007年吉林省发生面积达300万亩,一般地块病苗率可达30%以上。主要发生规律是玉米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市如东单213、农大364等品种发生轻;在干旱沙土地发生较重;使用包衣后销售的种子(其包衣的种衣剂不含防治玉米旋心虫的有效药剂成分克百威)发生重。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毫米,全体密被黄褐色细毛。前胞黄色,宽大于长,中间和两侧有凹陷。胸节和鞘翅上布满小刻点。鞘翅翠绿色,具光泽。老熟幼虫体长8~11毫米。头褐色 ,腹部姜黄色,中胸至腹部末端每节均有红褐色毛片,中、后胸两侧各有4个,腹部1~8节两侧各有5个。 二、发生规律

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孵化,幼虫蛀食玉米苗,在玉米幼苗期可转移多株为害,苗长至30厘米左右后,很少再转株为害,幼虫为害期约45天,于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后,在地表做土茁化蛹,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土,并产卵越冬。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卵散产于玉米田疏松土中或植物根部。成团,多者达几十粒,每头雌虫产卵20余粒。 幼虫多潜伏于玉米根际附近,自根茎处蛀入,蛀孔处褐色,轻者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重者萎蔫枯心,叶片卷缩成畸形。幼虫老熟后于根际附近2~3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蛹期5~8 天。 三、为害症状

玉米旋心虫以幼虫蛀入玉米苗基部为害,产生毒素危害生长点,在6月中下旬(定苗后)受害株开始显证。常造成花叶或形成枯心苗,重者分蘖较多,植株畸形,形成丛生苗(君子兰苗),在茎基部扒开叶鞘可见裂痕,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1、选用抗虫品种,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2、使用带有内吸性杀虫剂克百威有效成分含量在7%以上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效果在96%以上,其它杀虫剂无内吸性,只能防治地下害虫,不能防治苗期害虫。3、药剂防治。为害初期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也可每亩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或用2.5%的敌百虫粉剂1~1.5公斤,拌细土20公斤,搅拌均匀后,在幼虫危害初期(玉米幼苗期)顺垄撒在玉米根部周围、杀伤转移危害的害虫。也可在生长期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90%敌百虫3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液60~75公斤。

1,种子包衣

2, 药剂灌根

3,撒施毒土

4,可轮作倒茬

每亩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或用2.5%的敌百虫粉剂1~1.5公斤,拌细土20公斤,搅拌均匀后,在幼虫危害初期(玉米幼苗期)顺垄撒在玉米根部周围、杀伤转移危害的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