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速效性农药。例:菊脂类农药(速灭杀丁、溴氰菊脂、氯氰菊脂等),乐斯本、敌敌畏等触杀、薰蒸、击倒力快的农药,用药1-2小时便可生效。
2、选内吸性农药。例: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井岗霉素、多抗霉素、乙磷铝、粉锈宁、苯菌灵,这些药喷后5小时60%被吸收,12小时基本吸收,遇雨影响药效不大。
3、选耐雨冲刷的农药。例:波尔多液、井岗霉素、易保等,喷药后2-4小时遇雨在叶面果面形成药膜,基本不影响药效。
4、药液中加粘着渗透剂。例:平平加、害立平、渗透剂等增加了农药的粘着性和渗透性,即使遇雨也能较好地发挥药效。
目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也是作物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但病、虫、草害相继发生,在施药的时候常遇到阴雨连绵天气,严重影响施药防治工作,为了提高在雨季施药的防治效果,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选用内吸性或速效性农药,内吸性农药可通过植物根、茎、叶进入植物体内,并输送到其他部位,施药数后小时,大部分被植物吸收到组织内部,即使再遇雨对药效影响不大。(2)在农药中加入粘着剂,粘着剂能增强药剂在生物靶体上的粘附能力,耐雨水冲刷。(3)改进施药技术,根据药剂性能选用适宜施药方法,如内吸性杀虫剂,采用根区施药法可避免雨水冲刷,防止农药流失。根据病虫发生和活动规律采用适宜施药方法,对夜间取食的害虫可选择在傍晚施药,使药剂很快渗入植株组织内,害虫在2-3小时内即可死亡。看天时,巧施药,施药前要注意天气动态,抓住下雨间隙时间,抢施农药。
(1)选用内吸性或速效性农药 内吸性农药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进人植物体内,并 输送到其他部位,如克百威、氧乐果、久效磷等杀虫剂,三唑酮、三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 甲霜灵、三乙膦酸铝、稻瘟灵等杀菌剂,草甘 膦、禾草克、丁草胺、乙草胺、苄磺隆、嘧磺隆等 除草剂。这些内吸性农药施用后数小时,大部 分被植物吸收到组织内部,即使再遇雨对药效影响不大。
速效性农药,如杀虫剂中的敌敌畏、甲胺 磷、久效磷及大多数菊酯类品种,都具有很强的触杀和熏蒸作用,施药数小时后即显示较高杀虫效率。
(2)在农药中加入粘着剂 粘着剂能增强药剂在生物靶体表面上的粘附能力,耐雨水冲刷。药剂喷施后主要以粉粒或药膜的方式覆盖在生物靶体表面上。粉粒通常是机械地粘附于靶面,粉粒和靶面两个固体表面间空气的收缩或膨胀,能减弱粉粒的粘附能力;若靶面有水膜,驱逐了界面间的空气膜,可增强粉粒的粘附力,所以在早晨露水未干或雨后潮湿植株上喷粉,粉粒粘附能力较强,药效较好。在粉剂中加入适量的黏度较大的矿物油或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可明显增加粘着性。在可湿性粉剂或悬浮液中加入水溶性粘着剂如各种动物骨胶、树胶、松香皂、纸浆废液、废糖蜜以及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合成粘着剂,待水分挥发后在粉粒和靶体表面上遗留一层粘着性很强的物质,使粉粒粘着很牢固,耐雨水冲刷。
农药的油剂雾滴,以及常量喷雾时的水乳剂雾滴和含有润湿剂的水剂雾滴,沉积于生物靶体表面后,很快展开形成连续的液膜,而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时的雾滴则各自形成小片液膜,含有水溶性粘着剂的液膜,水分挥发后留一层粘着性很强的物质,使药膜粘着得更牢固。
(3)改进施药技术根据药剂性能选用适宜施药法,例如内吸性杀虫剂,采用根区施药法可避免雨水冲刷,防止农药流失。根据病虫发生和活动规律采用适宜施药方法,对夜间取食的害虫,如稻纵卷叶螟,选在傍晚施药,使药剂很快渗入稻株组织内,害虫在2~3小时内即可死亡。看天时,巧施药,施药前要注意天气动态,抓住下雨间隙时间,抢施农药,例如在经常下夜雨的地区或季节,对以晚上和早晨释放孢子囊的大白菜霜霉病,选择早晨施药,则防效高;草甘膦是被茎叶吸收传导至全株的除草剂,特别是向下传导至根部,若药剂遇土即被钝化而失效,必须在雨前数小时施药,切忌边下雨边施药。
上一篇: 美人树应怎样养护管理?
下一篇: 马脑脊髓丝虫病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