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引进新品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棉花

引进新品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优良的作物品种,不仅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有计划地不断引进推广棉花新品种,对促进地方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任何优良品种在生产利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尽量避免因引种失败而给当地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试验优先原则。“先试验,后推广”,这是多年来国内外从大量的失败教训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任何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对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制度的适应能力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国际和大区间的引种中,必须坚持这一原则。为了尽量避免不适应品种进入生产造成损失,国家和各主要产棉省份都按照枟种子法枠的要求设置了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规定未经区域试验达标并通过审定的品种,不能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即使是已经通过审定的品种,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县大面积推广之前,也应该先进行试验比较,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种子企业来讲,在决定推出、甚至向某地区推广新品种前,更应该先进行试验,宣传可以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与销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必须清楚的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才是真正的良种使用和检验者,而且,随着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作物良种的认识会越来越全面,对新品种的使用与消费态度会越来越成熟。

二是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品种是在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具有稳定一致性的优良性状的生态类型,脱离具体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品种的优良特性就无从谈起。因地制宜选择品种,首先要考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根据多年的引种经验,新疆当地培育的棉花品种一般不适合在山东种植,南方品种在山东一般表现抗病性较差。其次要考虑种植制度和具体栽培条件,比如是纯春棉栽培,还是套种栽培,是春套还是夏套,是直播还是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是高肥水地还是旱薄盐碱地,是棉花枯黄萎病重病地还是轻病或无病地,是稀植还是密植栽培等。第三要考虑经济收益,比如在旱薄盐碱地选用杂交棉种,既用种多,成本高,又不能充分发挥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

三是良种良法因种栽培原则。任何一个优良品种都不是万能的,要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作用,还需要有良法科学配套。比如研究证明转Bt基因抗虫棉花并不是无虫棉,生产上也需要对棉花害虫进行科学的防治。引进新品种以后,应尽快摸清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研究关键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以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该品种的推广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四是适度规模化原则。对于特殊纤维品质的棉花品种,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商品价值,必须重视规模化种植的重要性,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没有产业化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当纺织服装业开发出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某个产品,需要某个优质专用型棉花品种时,必须对该品种进行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开发,而分散种植和零星收购加工,则不可能取得应有的企业与社会经济效益。

五是要加强良繁保纯。由于自身生物学上的特性和生产加工上的复杂性,棉花比自花授粉的粮食作物更容易混杂退化,使许多优良性状丧失,生产利用价值下降。因此,对于种子企业来讲,应当把品种的良繁保纯看作企业生命的质量保障。对于广大农民来讲,选购棉花良种时,不仅要选择类型对路的品种,更要重视选购纯度高、加工质量好的棉种。

---引种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乱引。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种。”品种对气候、土壤、栽培等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只有在它适应的生态环境中,品种才能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抵抗不利因素,发挥增产潜力。

---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对作物的作用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其中气候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气候相似的地区间相互引种较容易成功。气候相似主要就是指品种原产地和引入地的水分、温度和光照等主要气候因素相似。水稻、玉米、大豆是短日照作物,由北向南引,提早成熟,株、穗、粒变小;由南向北引,延迟成熟,植株增高,穗粒增大。掌握引种的一般规律,合理的利用,引种就有可能成功,例如:从南往北引早熟水稻品种,由北向南引晚熟水稻品种,一般较易成功。而长日照作物却不同,如冬小麦,原产于北方的品种向南引,满足不了低温和长日照的要求,生育期延长不能抽穗开花。

---必须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引种虽然有“从气候相似地区引种较易成功”,“纬度、海拔”变化等一般的引种规律可遵循,但是实际上这些规律只提供了一种趋向,并不十分准确。因此,不能听人传说某某品种好就盲目大引大种。正确的做法是:每个品种少量种植几行观察一下,并与你原来认为好的老品种比一比,看看熟期合不合适,抗病、抗逆性有没有什么问题,产量怎么样,然后挑出好的新品种逐年扩大试种面积,最后再确定大量使用。引种观察要注意新老品种的种植条件尽量一致。试验不一定自己做。听说别人家引进了新品种,收获前去看一看,是一种既省事又可靠的办法。种子公司都有新品种试验田供大家参观。

---新品种的特殊栽培要求。有些品种是耐密型的,必须靠群体创高产。引进这类品种时,不了解品种的耐密特点,按普通密度种植,优良品种很容易被埋没掉;有些品种是喜肥水的,只有条件好,才能充分发育起来表现高产。因此,要向提供新品种的单位索要“新品种说明书”,或口头询问新品种生育期、抗病虫性、抗倒伏性、耐旱耐瘠性、适宜密度、适宜施肥量和种类、施用方法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总之,要尽量多了解一些品种情况。

---较大量地引进新品种时,应到国家允许的种子经营部门或育种单位去引。来路不清的种子,质量无保证,容易上当受骗,而且一旦造成损失,很难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