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玉米蚜和黍蚜有什么区别? 小麦

玉米蚜和黍蚜有什么区别?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蚜可为害玉米、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长1.8mm至2.2mm,活虫深绿色,披薄白粉,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有翅孤雌蚜长卵形,体长1.6mm至1.8mm,头、胸黑色发亮,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腹管前各书有暗色侧斑。玉米蚜在长江流域年生20多代,冬季以成、若蚜在大麦心叶或以孤雌成、若蚜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为害,4、5月麦子黄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迁移蚜,迁往春玉米、高粱、水稻田繁殖为害。该蚜虫终生营孤雌生殖,虫口数量增加很快。华北5-8月为害严重。高温干旱年份发生多。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

黍蚜第一寄主为桃、李、榆叶梅;第二寄主小麦、大麦、水稻、高粱、玉米及禾本科杂草等。该蚜虫以成、若虫吸食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液,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还会传播病毒病。无翅孤雌蚜 体长1.9mm,宽卵形。活体黑绿色,嵌有黄绿色纹,被有薄粉。腹管基部四周具锈色纹。年生10一20代。北方寒冷地区禾谷缢管蚜。产卵于稠李、桃、李、榆叶梅等李属植物上越冬,翌春繁殖后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属异寄主全周期型。在温暖麦区则可以无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冬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营不全周期生活,冬季天暖仍在麦苗上活动。夏秋季主要在玉米上为害。麦收后转移到黍子和自生麦苗上,北方秋后迁往草丛中越冬,在冬麦区或冬麦、春麦混种区,秋末小麦出土后,迁回麦田繁殖。禾谷缢管蚜在30℃左右发育最快,喜高湿,不耐干旱。天敌同麦长管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