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大白菜播种后注意苗期管理? 其他

大白菜播种后注意苗期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苗获得高产的基础。

播种时间需要根据具体品种所需要的春化时间来确定,一般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播种。

阳畦挖好后,先撒一层草木灰,这层草木灰,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另外与下层土隔离,当苗子长大,需要起苗的时候,容易起苗带土。

俗话说,小苗不怕草,就怕坷垃咬。所以育苗用的土需要精细处理。

挖阳畦的时候挖出的土,敲碎后用5-8mm孔径的筛子过筛,用筛过的细土育苗。

将过筛的细土与肥料充分混匀,填入畦内,一般1.2m宽,25m长的阳畦,复合肥的用量为4kg。

与筛过的细土拌匀回填,厚度12cm左右。回填后将畦面耙平耙细。

在阳畦中浇水造墒,为种子萌发创造条件。待阳畦中的水渗下去之后,在畦面上划十字线,以便于精量播种。十字线划出的方块,8-10cm见方。

划好线后,在每个十字线中间播1-2粒种子。播种后,在种子上覆土0.8cm。

整个播种工作完成以后,在畦面两侧插上拱圆竹竿,盖上薄膜,做成小拱棚,夜间盖上草帘或盖上麦草,可以提高地温,出苗快而整齐。当大白菜的播种工作完成以后,就进入苗期管理阶段

大白菜苗期管理是否得当对于日后大白菜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务必要做好。大白菜苗期管理工作最主要要做好以下三点;

  三次间苗

  第一次间苗在“拉十字”(两叶一心)时,拔除出苗过迟,子叶形状不正常,生长弱小或拥挤的幼苗。第二次间苗在“拉十字”后的5~6天约有2~3片幼苗时,选留幼苗叶形正常而生长强盛的幼苗。第三次间苗在5~6叶时,苗距10~12厘米。

  中耕施肥

  定苗后若田间幼苗生长不整齐,可对生长偏弱的小苗,点浇2~3次200~300倍的尿素水,促使弱苗快长。苗期中耕一次,并在苗周围培土。结合浇水施一次催苗肥和一次发棵肥,每次每亩施尿素5~6公斤。

  农药防治病虫害

  大白菜苗期蚜虫可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蚜克星1000倍液喷雾防治,兼防其他害虫,炭疽病可用50%炭疽福美500倍液喷雾。

(1) 间苗定植:一般情况下,直播后3天出苗,7~8天拉址字,进行第1次间苗。苗距6~7厘米。真叶4~5片时,进行第2次间苗,株距10~12厘米。团棵时根据不同品种,按一定株距定苗或定植。并在苗期补栽缺苗,更换弱苗、病苗。

(2) 小水勤浇:苗期虽需水量不大,但气温高,勤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减轻高温危害,降低病毒病的感染率。苗期雨少时,利用停雨间隙及时间苗,增施提苗肥,亩施尿素3~4公斤;暴雨后及时排水。

(3) 中耕施肥:根据气候状,结合间苗、定苗和灌水,中耕1次。给苗周围培土,结合浇水施1次催苗肥和1次发棵肥,每次每亩施尿素5~6公斤。雨水多时,应中耕散墒,增加土壤含氧量。

(4) 叶面追肥:叶面追肥可补充养分、壮苗防病,增产效果明显。在幼苗中期称喷300倍液米醋,连喷2~3 次;定苗后喷2000倍液的白菜增产剂1~2次,幼苗末期至莲座期,喷180ppm的亚硫酸氢钠和100倍液的磷酸二氢、硫酸钾或多元复合肥水溶液。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害虫主要是蚜虫 、菜青虫、蟋蟀等。苗期正是蚜虫迁飞危害期,容易传播病毒病,要尽早防治。出苗前,用毒饵诱杀蟋蟀。出苗后,用40%的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防治蚜虫,5~7天喷药1次;用1000倍液的辛硫磷防治菜青虫、地老虎等。